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SVG海報】戳一戳→看黃河“幾字彎”綠進沙退,大河奔騰

2024-08-22 13:09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治水、治沙、治污

……

8月28日

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正式啟動一週年

一年過去,戰績如何?

記者自西向東,踏訪黃河“幾字彎”

看綠進沙退、大河奔騰

聽甘肅、寧夏等五省區檢察機關

服務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履職故事

服務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治水篇

我家就在“彎”上住

盛夏時節,“黃河首曲”所在的甘肅省瑪曲縣風光正好。鮮花盛開、牛羊遍野,藍天白雲觸手可及,目光所及皆是風景。這裡,是楊志勝從小生活的地方。

在瑪曲,每條河流都有“守護者”。楊志勝是當地127名河長之一,他負責的賽爾曲是黃河的一級支流。每天他都要在河邊巡查,及時清理河水中的垃圾,還會向檢察機關反饋涉黃河相關線索。

“治黃先治沙,治沙先治水。”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學合理做好活水、節水、管水工作,一樣不可少。

活水

疏通河道

確保黃河歲歲安瀾

在甘肅蘭州黃河岸邊開餐館的老李,差點就無法繼續做買賣了。

黃河干流全長5400多公里,蘭州是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在黃河干流蘭州段,有一批始建於20世紀90年代的躉船,由於相關法律法規滯後,一度處於無序發展狀態。截至2021年,這裡共有躉船27艘,大部分船體佔河道空間較大,長期固定在黃河岸邊,嚴重影響行洪安全。

“市民們很有意見。”蘭州市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主任張磊告訴記者,不少躉船從建造之初就出租給餐飲企業使用,由於缺乏廚余垃圾、廢水處理功能,存在違法排污行為。

蘭州市檢察院隨即立案調查,並向相關行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由於時間跨度長、歷史遺留問題多,整改困難重重。甘肅省、蘭州市兩級檢察機關一體化辦案,與相關行政部門多次磋商,協同推進治理,最終在2023年11月前,17艘躉船被依法拆除,老李等一批餐飲店主“上岸”經營了,10艘躉船通過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行洪安全驗收予以核驗保留,相關單位對船舶碼頭污染物處置監管等職責也得以明確。

“治水之道,首在防洪;防洪之要,貴在預防。”張磊表示。為推動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蘭州市檢察院建成公益訴訟大數據平臺和法律監督數字模型,全面構建“數字護河”新模式,目前已通過數字化方式收集公益訴訟線索80余條。

節水

精打細算

破解“水困”難題

黃河“幾字彎”區域多為乾旱、半乾旱地區。如何合理利用地下水,將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這一保護黃河水資源重要方針落實落地,是沿線五省共同面臨的問題。

陜西省定邊縣地處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地過渡地帶,水資源嚴重匱乏。“定邊縣是全國縣級區域石油産能第一大縣,同時也是農業大縣,多年來違規取用地下水等問題普遍存在。”定邊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主任米富華介紹説。

每年取水規模在7.2萬立方米至243萬立方米的16家油氣開採企業,或是未安裝取水計量設施,或是取水計量設施不能正常運作……定邊縣檢察院在履職中發現上述問題後,辦理了系列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該院還推動縣政府制定“以水定地、以水定産”工作方案,從以電控水等11個方面對未來五年水資源開採工作作出部署。

黃河畫匠營子水源地取水口緊鄰黃河岸邊,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城市公共供水的主要水源之一。在這裡,記者見到包頭市檢察院辦理的一起督促整治超採及違規取用黃河水案件的涉案水務公司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其公司自1999年開始運作,保障著包頭市85%的城區用水和工業用水。在他們的觀念裏,給老百姓供水需要多少就供多少,並沒有意識到超許可取水是違法行為。

“滴水貴如油。對黃河水資源的分配利用,國家有著嚴格的要求。地下水不是‘唐僧肉’,過量取水必被罰。”包頭市檢察院檢察官吳經軍介紹説,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直面工業城市發展進程中的現實問題,除督促水務部門對涉案公司作出行政處罰外,還推動涉案企業補繳自來水水資源稅5217萬餘元,有效保護了國有財産。

管水

給千年水利設施

做“深度體檢”

每年夏天的寧夏平原,都會上演這樣的“水之交響”:秦渠、漢渠、唐徠渠……歷代開鑿的一條條引黃灌渠相繼開閘放水,滔滔黃河水沿蜿蜒渠係一路奔涌而下,澆灌農田、補給河湖、蓄入水庫。

寧夏是全國唯一全境屬於黃河流域的省區,黃河流經寧夏397公里,雖不足其總長的十三分之一,但密如織網的引黃古灌區工程,和長達2000多年的引黃灌溉歷史,把寧夏潤澤成物産豐饒的“塞上江南”,也成就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水利傳奇。

對於生活在渠道兩岸的人而言,“護渠就是護命”。據了解,2022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檢察院在全市部署開展渠道保護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推動40余座年久失修的古渠橋梁得到修整。

秦漢渠管理處處長周小生從事水利工作已有20餘年。在一處數字化大螢幕前,他向記者展示了隨著“智慧大腦”的加入,千年古渠邁向“雲”灌溉的圖景。“檢察院還聯合我處建立‘渠長+檢察長’工作機制,合力促進轄區渠道管護治理及水資源科學利用,服務保障農業生産。”周小生説。

“千年古渠不僅澆灌百萬農田,滋潤湖泊濕地,更嵌入城市景觀,成為城市流淌的血液。”全國人大代表、銀川市金鳳區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黨支部書記馬麗感嘆道,“其中,法治守護必不可少。”

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自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開展黃河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基層行活動;沿黃9省(區)檢察機關共同構建保護黃河生態環境檢察協作機制;陜西西安、寶雞、咸陽、渭南檢察機關與甘肅定西、天水檢察機關簽訂《渭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協議》。——這是四級檢察機關的不懈努力。

水利部聯合最高檢開展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專項行動,查處違法問題近千個,追繳水資源費(稅)近1億元。——這是多部門的攜手守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優化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機制。——這是中央的謀劃部署。

…………

河水清清,兩岸“青青”。如今,大河上下,煥然一新,母親河正在恢復活力與生機。

服務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治沙篇

百戰黃沙披綠衣

風沙,暴躁、易怒、狂野、來勢洶洶。

荒漠化防治刻不容緩。2021年,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這裡要加一個‘沙’字。”

黃河,成就了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又切割荒漠赫然南下,形成“幾”字形。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幾字彎”頂端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考察時,發出了打好新時代“三北”工程攻堅戰三大標誌性戰役,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的動員令。其中,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是重中之重。

抗風沙

種林種草更要護林護草

鄂爾多斯是黃河“幾字彎”的東拐點,既是我國北方防沙帶的關鍵區,又是打贏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主戰場、主陣地。

行走在沙地、沙漠,眼前的景象帶給記者不小的震撼:

車窗外,是向遠處延伸的一叢一叢的綠,偶爾還有幾處被沙地環繞的“海子”。山水林田湖草沙同時出現在眼前,神秘的自然運轉規律讓人心生敬畏。

在沙漠地帶,常常能看到鑲嵌在沙裏的草方格。“先把乾草深扎到沙粒中,組成正方形網格,再在乾草附近撒播草籽,等下了雨慢慢地就會長出更多沙生植物了。”正在用鐵鍬往沙子裏埋乾草的牧民説。

曾被犯罪分子偷偷傾倒油田廢液,植被枯死的草牧場,重新種上了適合沙地生存的植物。在這處污染環境案案發現場,不遠處的護林員正在來回巡邏,警惕地觀察每一個可疑人員。

這片植被枯死的草牧場是牧民斯慶高娃家承包的。前幾年,她在家幹活時,時常聞到刺鼻氣味。她的鄰居也發現有黑乎乎的污水順著排水溝滲入林地,所經之處辛苦栽種的上萬棵樟子松幼苗全部枯死,喝了污水的牛羊也死了。

警方調查發現,黑乎乎的污水是“壓裂返排液”,是一種採油過程中産生的廢液,處理不當會對動植物、土壤造成危害,對地表及地下水資源造成嚴重污染,導致草牧場沙化。

經查,李某某等四人將寧夏某油氣公司油田産生的壓裂返排液傾倒至鄂爾多斯境內毛烏素沙地腹部半流動沙丘低地,共排放污水240余車,每車約50立方米。

公安機關將四人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檢察機關。烏審旗檢察院決定同步追究違法行為人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辦案不僅要懲罰犯罪,更重要的是修復被損害的生態環境。”該院副檢察長紀世軍説。

經評估,環境修復費用共計562萬元。法院審理期間,被告提出自主修復受損生態環境意願。經烏審旗檢察院與烏審旗生態環境分局多方聯繫,最終確定由內蒙古某環保公司配合寧夏某油氣公司履行生態修復義務,在被污染的地塊補種沙柳、樟子松等共計2萬餘株,播撒草籽110千克。

“烏審旗位於毛烏素沙地腹地,生態環境非常脆弱,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綠水青山。”紀世軍告訴記者,沙地的植被具有多年期生長特性,修復被污染的沙地生態環境是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期監測、維護,檢察機關也將持續跟進生態環境修復狀況。

“保衛黃河在內蒙古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治沙,防止土地荒漠化。”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檢察長李永君説。為此,該院部署了為期三年的“助力荒漠化綜合防治”公益訴訟專項監督行動。

抗水蝕

保土固土更謀長久之計

黃河泥沙淤積的根源在於水土流失,而減少水土流失,黃河“幾字彎”區域是重中之重。

地處黃河中游的山西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山西省忻州市至陜西省榆林市的某高速公路,是一條快速連接東西部地區的物流、煤運大通道。檢察機關關注到這個項目,是因為發現該高速公路興縣段存在大量因排水設施損毀導致路面掏空和農田被沖毀的情形。

據介紹,該高速路段屬於黃河多沙粗沙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但是,該項目水保措施存在的水毀問題和棄渣場“未批先變”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擾動地表,使原始地貌的抗蝕能力減弱,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嚴重侵害社會公共利益。

因項目跨呂梁、忻州兩市並延至陜西省,該案由山西省檢察院立案辦理,三級院一體化辦案。最終,行政機關拆除臨時建築6.7萬餘平方米,拆除橫跨黃河的施工鐵橋1座,復墾復綠820余畝,收回臨時佔地補償款1300萬餘元。

涵水源

讓“黃河第一彎”更豐盈

黃河在甘肅省瑪曲縣形成了“天下黃河第一彎”。這裡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補給區,而草原濕地系統又是水源補給的關鍵。能否保護好青藏高原上的這片黃河水源涵養區,對於保護黃河上游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瑪曲縣境內有的草場因過度放牧、草原鼠害,破壞了草原生態系統,導致草原沙化退化,植被保護能力下降,土壤養分吸收持續減緩,土地生産力下降。

瑪曲縣檢察院檢察長王靜媛率隊展開調查,發現實際沙化、退化草原面積約1.2萬畝。案子立了,該院依法發出檢察建議。之後,沙化、退化的草原上種上了披鹼草、早熟禾,草方格內也種植了紅柳等樹種,植樹治沙500畝。

面龐黝黑的瑪曲縣自然資源局高級工程師馬建雲從事治沙工作已有26年。辦案中,檢察機關邀請馬建雲一同前往現場調查,並提供專家意見。

“防沙治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長期性工程。”在涉案現場,馬建雲拿著治理前後的對比圖自豪地説:“你看,這裡曾經是一片沙灘,寸草不生,現在通過整治沙丘、覆土,種植山生柳灌木以及一年生和多年生的混合牧草,已經變得鬱鬱蔥蔥了。”

由黃色到綠色的轉換之間深深凝聚了幾代人的夢想和努力。守住黃河“幾字彎”防沙治沙戰役的主戰場,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責任。

2023年9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環境部在內蒙古自治區召開荒漠化防治檢察公益訴訟專題研討會,發佈了首批荒漠化防治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推動以法治之力防治“荒漠化”對黃河的危害。

服務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治污篇

只盼長河不染塵

誰能想到呢。黃河從巴顏喀拉山出發,一路向東,卻在黃土高原幾次調轉方向,走出一個大大的“幾”字。

流過千年歲月,不知從何時起,污染成了黃河之殤。當黃河“幾字彎”也面臨著水污染的嚴峻挑戰時,在守護黃河安瀾的眾多身影中,有一抹熟悉的“檢察藍”。

守護一段段河岸

讓美景活躍在黃河

瑪曲,是黃河“幾字彎”的起筆處。對瑪曲草原上的牧民來講,“春乏關”總是很熬人——每年農曆春節過後,青草還未發芽,牧民養的牛羊常因缺草缺料出現病死、凍死、餓死等情況。

“牧民一般不會將牲畜屍體丟在自家草場上,大都是拉到河邊、路邊再扔。沿著河岸走,走不了幾步路,就能看到牦牛或藏羊的屍體。”甘肅省瑪曲縣檢察院副檢察長張會鋒説,這些被隨意丟棄的牲畜屍體極易引發生態環境、公共衛生安全等問題,污染地周邊的群眾對此反映很強烈。

於是,瑪曲縣檢察院部署開展“牲畜屍體無害化處理”公益訴訟檢察監督專項行動,後依法向兩家鄉鎮政府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加強監管,指導牧民要重視病死或其他死因不明牲畜屍體的無害化處理。

同時,該院向農業農村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瑪曲縣農業農村局隨即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的通知》,加強執法,消除生態安全隱患。

當黃河“幾字彎”這頭,瑪曲縣檢察院在為黃河岸線資源保護而步履不停時,黃河“幾字彎”的落筆處,陜西省潼關縣檢察院同樣在為黃河岸線資源保護孜孜不已。

上世紀90年代,潼關在黃河岸邊開發黃河風景區,引入一批商戶發展旅遊業。但是,有一些商戶在黃河風景區違法佔地建設建築物,還間歇性向黃河排放餐飲污水。

“商戶佔用了黃河河道行洪區,影響河岸堤防安全,還可能污染黃河水環境,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承辦該案的潼關縣檢察院檢察官告訴記者,潼關縣檢察院將案件上報陜西省檢察院後,三級檢察院合力辦理此案,向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但是,違法建築並沒有拆除。

潼關縣檢察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法院判決後,如今違法建築在逐步拆除中。檢察機關則一直跟進監督,積極推進商戶妥善安置問題。

染綠一座座礦山

讓清水流淌入黃河

黃河多支流。陜西省延長縣,就有一條黃河的支流——延河。

黑家堡鎮胡家村坐落在延河邊上,本有著怡人的人居環境,但自從山腳下建起一座採石場後,一切都變了。

採石場原來在胡家村東頭,與村子不過相隔一條馬路,與延河也不過二三百米的距離。“採石場對周圍的環境破壞非常嚴重,大量的林地、草地被毀,水土流失嚴重,延河水環境狀況變差。”延長縣檢察院檢察長劉剛學用“觸目驚心”形容當時的採石現場。

經調查發現,延長縣有十幾家採石場都是無證經營,不僅沒有取得採礦權,也沒有辦理過採礦許可、佔用林地許可等手續。就此,延長縣檢察院依法召開公開聽證會,各行政機關負責人都認為應當監管,但單靠某一部門很難辦成。

在向多家部門送達檢察建議後,延長縣檢察院向縣政府提出建立協作聯動機制的建議。很快,延長縣成立礦山治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經過三年治理,延長縣已累計修復廢棄採石場22處,新增耕地900余畝,恢復林地800余畝,恢復草地700余畝。

讓一泓清水入黃河,檢察機關從不只是單靠自身的力量,而是在加強系統內部協作的同時,不斷推動健全社會支援機制——

陜西省檢察院聯合省高級法院、省公安廳等七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協作推動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見》,將行政執法、刑事偵查、刑事檢察、司法審判及檢察監督有效銜接。

甘肅省檢察院和省水利廳聯合出臺《甘肅省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實施細則》,進一步強化協作配合,提升河湖管理保護的法治化水準。

最高人民檢察院2023年聯合水利部啟動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專項行動,著力構建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檢察公益訴訟相銜接的生態保護大格局。

修復一處處濕地

讓候鳥蹁躚于黃河

內蒙古南海子濕地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下稱“南海子濕地自然保護區”),是眾多候鳥南北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在濕地的核心區,曾有一座運營十多年的浮橋——王大漢浮橋。

王翠仙家就在浮橋附近的王大漢村。她説,之前這裡每天都通車,大多都是拉煤車。車一過,路面、水面都是煤塵。

“浮橋是2006年經相關行政機關批准建成的。但在2007年時,南海子濕地自然保護區範圍調整,浮橋及通往浮橋的引路都被劃入保護區的核心區。”南海子濕地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工作人員代紅亮説,一直以來,他們都在反映浮橋對濕地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2021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河長制辦公室向自治區檢察院移送了王大漢浮橋破壞濕地生態環境的線索。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依法立案調查,並統籌自治區、包頭市、包頭市東河區三級檢察院力量成立專門辦案組。

接到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的檢察建議後,包頭市政府制定了浮橋拆遷安置及專項整改方案。記者在南海子濕地自然保護區看到,浮橋已不在,各種鳥類或嬉戲打鬧,或低頭覓食,或展翅翱翔。

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管根本、管長遠的還要靠制度、靠法治。2023年4月1日,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前不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優化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機制”。緊跟著,大檢察官研討班作出部署,要求全國檢察機關綜合運用各項檢察職能促進生態環境治理、綠色低碳發展,更好發揮公益訴訟在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中的獨特作用。

鬥折蛇行間,黃河“幾字彎”如一條玉帶,鑲嵌在中華大地上。避免黃河之殤,守護“玉帶”不染塵,關於“檢察藍”與黃河“生態綠”的故事,仍未完待續……

2024年7月初,《檢察日報》記者閆晶晶(右)跟隨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檢察院檢察官走訪毛烏素沙地一起林地污染案件植被修復現場。

2024年3月19日,山西省興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在高家村鎮張家灣村開展巡河工作。

隨著礦山的關閉,自然地貌得到了恢復,被破壞的耕地也重新種起了玉米。2024年7月11日,陜西省延長縣檢察院檢察官對案發地進行“回頭看”。

指導單位

檢察日報社

監製

最高人民檢察院新媒體

聯合出品

正義網路傳媒

甘肅省人民檢察院

天津市河西區人民檢察院

策劃:肖榮 柴春元曹燁瓊

文字記者:楊璐嘉 南茂林 單曦璽

閆晶晶 沈靜芳 孫風娟 郝雪

圖片:鐘心宇張哲賀偉峰

編輯:楊璐嘉 郭琦張蘇茜

【責任編輯:盧小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