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訪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權威訪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2024-08-13 07: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戰略部署,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部分中明確提出“深化立法領域改革”的任務要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了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本報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

改革和法治需要雙輪驅動、協調推進,從法律制度上推動落實新的改革舉措和任務要求

記者:如何看待法治與改革的關係?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有何重要作用?

沈春耀:改革和法治相輔相成、相伴而生。法治的實現離不開改革的推動、事業的發展,改革的深化、事業的發展也必然要求法治的保障。40多年來,我國立法工作、法治建設總體上是與改革開放事業同時起步、協調推進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給當代中國帶來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巨變,同時法治建設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就和進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和全局高度,定位法治、佈局法治、厲行法治,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並以前所未有的決心、舉措和力度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我們貫徹“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改革和法治雙輪驅動、協調推進,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當同進一步全面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保障作用。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立法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課題新要求,需要通過深化立法領域改革作出新的回答。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部署的重要舉措和任務要求,許多涉及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廢止、解釋、編纂以及相關授權、批准、配套、清理等工作。新征程上,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立法工作必須緊緊圍繞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來謀劃、來展開、來推進,通過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從法律制度上推動落實新的改革舉措和任務要求。

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深化立法領域改革

記者: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應當堅持的重要原則有哪些?

沈春耀: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應當貫徹以下重要原則。

一是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全面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深化立法領域改革的根本保證。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堅持和保證黨對立法工作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牢牢把握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正確政治方向,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實施。

二是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思想理論上的集中體現就是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新形勢下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深化立法領域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三是堅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新形勢下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保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因此,必須堅持立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願、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法治建設和改革工作全過程各方面,使法律法規充分體現人民意志。

四是堅持憲法的國家根本法地位。憲法集中體現了黨和人民的統一意志和共同願望,是國家意志的最高表現形式,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只有堅持憲法的國家根本法地位,堅決維護和貫徹憲法規定、憲法原則、憲法精神,才能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才能保證在法治軌道上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五是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統一。新形勢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應當同進一步全面依法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著力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係,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發揮好法治的引導、推動、規範和保障作用。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高品質立法保障高品質發展

記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提出了哪些目標任務要求?

沈春耀:《決定》除了在相關部分中多處部署法治建設和立法工作外,第九部分集中對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提出了任務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內容。

第一,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必須把憲法這一國家根本法擺在突出位置,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制度體系,通過完備的法律保證憲法實施,不斷提高憲法實施水準,維護憲法權威。全面發揮憲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每一個立法環節都把好憲法關,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體現憲法權威、保證憲法實施。

第二,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託、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黨中央領導全國立法工作,研究決定國家立法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有立法權地方的黨委按照黨中央大政方針領導本地區立法工作。堅持依規治黨,健全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法規銜接協調機制。完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加強人大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確定立法項目、組織法律起草、重大問題協調、草案審議把關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注重發揮政府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依託作用,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拓寬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和方式。

第三,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圍繞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維護國家安全所急的法律制度,加快涉及重大體制調整、重大制度改革、有關方面反映問題突出的法律修改,補齊法律制度短板弱項,推動國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

第四,統籌立改廢釋纂。堅持系統觀念,積極推動相關領域基礎性、綜合性、統領性法律制度建設,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制定、修改、廢止、解釋、編纂、決定等形式,在條件成熟的立法領域繼續開展法典編纂工作。發揮法律體系中不同層級立法作用,及時修改、廢止不符合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的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加強法律法規宣傳解讀工作,增強立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發揮好地方立法實施性、補充性、探索性功能,因地制宜開展區域協同立法和“小快靈”“小切口”立法,增強地方立法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五,提高立法品質。深化立法領域改革,必須抓住立法品質這個關鍵,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高品質立法保障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責任編輯:劉峻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