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陽光評論】“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助文化古都歷久彌新

2024-07-27 18:1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當地時間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産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産總數達到59項。(7月27日新華網)

始建於13世紀,形成于16世紀的“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全長約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是世界上現存最長、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之一,被譽為“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正如業內專家所説:“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傳統文化活的載體,代表了東方文明古都規劃建設的最高成就,體現了大國首都的文化自信。同時,也見證了北京城市的發展演變,是體現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標識。繼續保護、傳承、利用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責任。

城市因文化而精彩,文化讓城市更有底氣。為更好保護和發展“北京中軸線”,北京市自2011年提出中軸線申遺,10多年來,經過各部門通力合作,完成了太廟、社稷壇、天壇、景山等中軸線周邊重要遺産點位的騰退工作,開放了景山壽皇殿建築群,修繕了正陽門、鼓樓等一批重要文物建築,貫通了中軸線南段禦道景觀等,這條古都的“脊梁”正在重振,北京老城的壯美空間秩序逐步得到恢復。同時,還制定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産保護條例》,並於2022年10月1日起實施,有利於促進遺産保護共治、成果共用。如今“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可謂來之不易、眾望所歸、振奮人心。

保護遺産,既是守護歷史文脈,也是以保護促進改善民生。更值得關注的是,10多年來,我國在申遺過程中,以“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為抓手,帶動北京老城整體保護,讓中軸線更好融入城市更新,為探索我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古代都城保護理念與做法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經驗。以鐘鼓樓文物修繕和展示提升工程為例,修繕工作不僅遵從“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保護文化遺産,還對周邊人居環境進行了整治改善,既讓鐘鼓樓景觀視廊得到極大提升,再現了鐘鼓樓地區別具特色的老城風貌,又使市民的生活環境更方便、更舒心,從而吸引更多人成為“中軸線”保護的支援者、參與者。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物和文化遺産更是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正如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世界遺産大會上發言時表示,申遺成功是新的起點,中國將切實履行《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在文物建築保護修繕、應對自然災害影響、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科學引導旅遊發展、提高闡釋展示能力等方面持續發力,確保“北京中軸線”得到妥善保護傳承。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堅信,中國定會以申遺成功為新的起點,“北京中軸線”必將在進一步保護中煥發時代新韻,更好助力歷史文化傳承,讓北京文化古都歷久彌新,並不斷發揮以“北京中軸線”為代表的文物資源的社會效益與公共教育作用,更好地造福人民。(王小梅)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網路文明建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責任編輯:吳佳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