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改革進行時)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將釋放更多發展新動能

2024-07-16 20: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新社北京7月16日電 題: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將釋放更多發展新動能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從將中國視作功能單一的“世界工廠”,到如今爭相設立承擔全球研發等重任的“中國中心”——跨國公司對華業務定位的這種調整表明,他們觀察中國市場不再局限于規模和速度,而是著眼于不斷涌現的新動能。

這種變化與中國持續推進的各領域改革密切相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種種舉措落地,成為外界感知中國發展新動能的重要窗口。

更新經濟結構

中國向來擅長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時間回到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在新世紀以來首次回落到8%以下,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浮出水面。一個突出表現是,産業結構中低附加值産業、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産業的比重偏高。2015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隨著“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資源配置持續優化,傳統産業加快轉型,新興産業蓬勃發展。2023年,中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15.7%、33.6%,均較2012年明顯提高。

  圖為山西晉中,工人在汽車生産線上工作。(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長期任務。升級産業結構、改善需求結構、優化區域結構,中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接續推進這項系統工程,是人們關注的一大重點。

打造創新引擎

時值年中,中國車企密集發佈上半年銷量數據,新能源汽車繼續成為重要增長點。有行業機構統計,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一度超過五成,創歷史新高。

這番火熱景象反映出眼下中國一大趨勢:越是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的行業,表現越搶眼。究其原因,是新質生産力在不斷壯大、構建優勢。

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以高標準市場體系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引導更多資本流入創新創業領域,支援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攻關......改革“組合拳”護航下,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成為全球創新版圖中日益重要的一極。

6月18日,第二十二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海創會”)在福建福州開幕。圖為參觀者在中國中車展館內參觀。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當前,一些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仍待攻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岩表示,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方向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

刷新發展理念

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新春第一會”審議通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文件,引起人們關注。

經過不懈努力,2013年至2023年,中國以年均3.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1%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1%。在此背景下,上述會議明確,要“推進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要“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

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中國全社會的發展共識和行動方向。有觀察認為,改革持續深化,將推動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

由此帶來的發展動力獲各方肯定和期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綠色創新帶動了大量綠色投資,已成為現階段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新動能之一。近年來持續在華佈局創新中心、製造中心、研發中心的西門子中國董事長肖松認為,綠色低碳轉型是當下眾多不確定性當中的確定性。

“綠色”只是中國新發展理念的其中一項。可以預見,隨著改革繼續深化和推進,理念的刷新與行動的落地將形成共振,釋放更多發展新動能。(完)

【責任編輯:吳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