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改革進行時)從更加公平正義看法治中國的底色

2024-07-14 20:35

來源:中新社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電 題:從更加公平正義看法治中國的底色

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 張素 郭超凱

中國今年春節檔期的熱門電影《第二十條》,因涉及“正當防衛”題材、生動展現作為主人公的檢察官對公平正義的不懈追求,叫好又叫座。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始終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決定,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決定,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2020年,中共歷史上首次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戰略部署;2022年,中共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把法治建設作為專章論述,專門部署“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通過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國法治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中國不斷通過立法協調各方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2020年,中國全國人大通過民法典。民法典設立的“好人條款”——“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好人條款’為見義勇為者解除後顧之憂送上了‘護身符’。”全程參與民法典立法工作的法律專家、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指出,民法典保護見義勇為,不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成為立法維護公平正義的典型體現。

2020年10月3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律師走進校園為學生普及民法典知識。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近10年間,中國編纂完成民法典,陸續制定出臺涉國家安全、衛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統領性法律,立法數量大幅增加,法律體系日益完備,立法形式更加豐富多樣,促進和維護公平正義的法律網日趨嚴密和有力。

孫憲忠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審議機制,提高立法品質”的要求,正持續落到實處。

“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執法公正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客觀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從頂層設計著手,持續推進執法領域改革。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深化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的意見》,從完善執法制度機制、完善執法監督管理體系等方面對公安執法作出了細緻規定。公安部近年來不斷細化落實執法規範化的部署,一系列改革舉措得到施行:嚴格執法監督,大力推行“陽光警務”,規範使用執法記錄儀等執法設備;壓實執法責任,健全完善執法權責清單制度;提升執法素養,針對性研究制定柔性執法和場景式執法、説理式執法等工作指引……

“強調嚴格執法,讓違法者敬法畏法,但絕不是暴力執法、過激執法,要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魏永忠指出,把執法“曬”在陽光下,會帶動執法品質、效率和公信力不斷提升。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近年來,從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到各級法院建立社會聯動懲戒機制、大力清理久拖不決的執行案件,再到健全預防和糾正冤錯案機制……司法改革環環相扣,司法公信力顯著提升,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更加成熟完備。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黃進指出,從司法實踐看,公平正義的要求更好地體現在每一宗案件中。同時,深化符合司法審判規律的司法體制機制改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仍將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

全民守法是法治社會的基礎工程。

近些年來,隨著“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全面實行、法治宣傳教育的日趨深入,中國公民普遍樹立起“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律意識,法治素養也不斷提升。法治,已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

2024年6月21日,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主辦的“全面依法治國與人權保障”專題研討會在安徽合肥召開。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新時代的法治中國建設,已從法律體系向囊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的法治體系全面提升。魏永忠指出,中國未來將持續以全面依法治國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更多法治力量。(完)

【責任編輯:李平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