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親自來華後 這些美國學者看到了“生機勃勃”的中國

2024-07-11 18:2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作為中方“五年邀請五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的一部分,美國哈佛大學、塔爾薩大學的15名師生日前來華,參加了為期兩周的夏令營活動,在北京、張家口等地感受中國的綠色發展脈搏。

體驗氫能汽車駕駛,了解氫能的前沿應用,來自美國塔爾薩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同學們,在北京深度體驗中國綠色能源的新技術;在張家口走進冬奧會場館和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實地感受中國能源轉型發展的産業應用。

美國塔爾薩大學能源管理專業研究生 邁克爾:我對中國的印象絕對是被重塑了。當我把照片發給我的家人,也改變了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全球變暖,中國正在採取堅實的舉措,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這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一個有良好道德的國家,一個關心全世界的國家。

美國塔爾薩大學學生 步健行:我最大的收穫是看到希望,向清潔能源轉變的希望,我們去了張家口看了風力發電廠,還有太陽能電板,所以我希望給未來世界帶來清潔能源的改變。

兩周的時間裏,美國大學生們還參訪了中國高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驗3D列印和鐳射切割實訓基地、走進中國大學課堂,沉浸式體驗中國大學生活。爬長城、遊覽十三陵,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這段經歷讓來自哈佛大學的美籍華裔學生黃俊文尤其難忘。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本科畢業生 黃俊文:我想更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就是根,終於體驗了,看到國旗的時候,看到很多中國人愛國,所以這讓我挺感動的。

體驗中國文化 續寫友誼新篇

為了來中國,參加夏令營的美國學生們,不少人都提前學起了中文,或者在大學輔修中文。短暫的兩周裏,他們不僅提升了中文水準,增進了對中國的了解,也收穫了美好的友誼。

學説中國話,深度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美國同學們還在北京參加了漢語水準考試,不少同學更給自己取了中文名字

美國塔爾薩大學電氣工程本科畢業生 戴文麗:我的中文名字是戴文麗,文是有文化,麗應該是美麗的,戴跟我的姓當斯發音很像。

小步,是美國團領隊老步的兒子。老步是美國塔爾薩大學的歷史老師,40年前就曾來過中國,從此開始了與中國的不解之緣。在夏令營期間,他給同學們上了一堂中美關係的歷史課。在夏令營的結營儀式上,老步發言時一度哽咽。

美國塔爾薩大學歷史教師 步德茂:這次來我也跟40多年的老朋友一起吃飯,我很高興他的兒子跟我的兒子也認識了。我有這個機會帶我的兒子到中國來,下一輩可以繼續做中美友誼,所以我非常感動。

  小步説,這次夏令營讓他印象深刻,他想在大學期間,改學綠色能源相關專業。

美國塔爾薩大學學生 步健行:我的大學專業是運動學,在塔爾薩大學還沒有綠色能源專業,但是我希望通過中國等國家的很多合作,我可以出國學習,獲得綠色能源相關專業學位。我還有個專業是中文,希望有了雙學位,或許我未來可以助力中美兩國合作。

跨越四十年的友誼,不僅在小步身上延續。離別之際,美國同學們也紛紛寫下對中國的喜歡和不捨,邀請中國同學去美國做客。

據了解,此次活動後,美國塔爾薩大學決定在中國設立夏令營站點,以後每年都送學生們來中國交流學習。

搭建未來友誼之橋

最近,還有不少美國青年團來華,受2024年“未來之橋”中美青年交流計劃邀請,近300名來自美國的各界青年代表日前在中國交流學習。

這些美國青年來自經濟、教育、科技、衛生、文體、公益等多個領域,既有大中院校學生、教師、創業者、設計師,也有科學家、工程師、製片人、企業家等。很多都是第一次來到中國。

美國猶他州楊百翰大學學生 米婭·克普費爾:看網上照片已經很美了,我們超興奮,親身到這了發現還要美十倍。我們把照片等發回去,家裏朋友都震驚了。中國的發展讓我們大開眼界,你們還讓古老的文明生機勃勃。

美國猶他谷大學藝術教育專業學生 麥肯茲·福斯特:太美了,中國真是超乎我的想像!

麥肯茲·福斯特是《續西行漫記》的作者海倫·福斯特的後人。上世紀30年代,作為美國記者的海倫·福斯特來到中國,她在去延安採訪後寫下《續西行漫記》,向世界介紹真實的中國,並用一生為中美人民架起一座友誼之橋。正是因為這份特殊的情緣,麥肯茲在出發來中國前,又專門去查閱了曾姑奶奶留下的中國採訪筆記和中國照片。

美國猶他山谷大學藝術教育專業學生 麥肯茲·福斯特:我正在讀她寫的《我在中國的歲月》,這是她在中國生活的回憶錄,她説她去了中國不同的城市,現在能來到她來過的城市,看到當今的變化,這太奇妙了,很榮幸能在家族中繼承她的這份中國情緣,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夠繼續傳承中美友誼。

在北京的三天裏,美國青年代表們登長城、逛故宮,參觀北京城市圖書館等,打卡北京新老文化地標;走進生態部、商務部、外交部等多個部門,與中國青年公務員對話;在零碳社區,感知中國的綠色發展理念;走進創新中心,體驗自動駕駛,全方位立體感受古老而又現代的中國。

幾天下來,中美青年在交流中結下友誼。臨別之際,大家一同唱起中文歌,依依惜別。

在行走中感知中國

參加2024年“未來之橋”中美青年交流計劃的美國青年代表們,還圍繞“健康衛生”“創新創業”“綠色低碳産業”等主題,分赴中國山東、上海、四川等13個省份,在行走中感知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在山東,美國青年代表們走進孔子故里曲阜,感受中國儒家思想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美國耶魯大學學生 莎拉·夏皮羅:我十年級就學了很多孔子文化的知識,我一直都想來中國學習更多。例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能被張開雙臂歡迎真的太棒了,也幫我建立了我的價值觀,我很感恩。這裡也有一句來自《論語》,“萬化一源,盡善盡美”。我覺得那真的很美。

美國耶魯大學學生 郭里昂:我特別喜歡這邊,古色古香的這種環境特別特別漂亮,然後能夠來這邊學習,也讓我非常驕傲。

在上海,美國青年代表參觀城市規劃館、走進“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等,感受科技創新氛圍;在海南,他們走進瓊海、博鰲等地,看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在四川,用垃圾發電、做污水處理動力等科技環保、綠色能源的創新應用場景,也讓美國青年們印象深刻。

美國環保協會健康社區傳播總監 塞西爾·布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迴圈效率。美國絕對可以學習你們的高效率、減少排放,以及你們實現轉型發展的速度。

美國科學途徑公司健康技術創始人 福爾曼·菲利普:這個“漁光一體”的養殖基地,簡直太聰明瞭,我從來沒見過,在魚塘上方整合太陽能,做到物盡其用。

美國青年代表還到湖北宜昌等地參觀三峽大壩、了解長江珍稀特有魚類物種保護情況,並乘船遊歷感受中國在長江兩岸的生態修復成效,領略新時代中國實施“長江大保護”戰略的生態智慧。

這次中國之行給很多美國青年留下了美好記憶,他們表示,通過人文交流增進了彼此的理解和友誼,他們也期待有更多的機會能夠加強交流與合作。

(總臺央視記者 周培培 董良言)

 

  

 

【責任編輯:吳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