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身邊的改革故事|努力把好學校辦到孩子家門口,西安是怎麼做的?

2024-07-11 10:03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西安7月10日電(記者陳晨、劉瀟)“編織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進行編織既是對意志品質的磨煉,又能激發無限創意……”

暑假前,在位於西安市新城區的勵志小學,一堂編織工藝社團課上,四年級一班“小小講解員”馬琪朵的講述聲情並茂。在她身旁,同學們手持針線上下翻飛,一個個造型精美的團扇漸漸浮現。

  6月12日,西安市新城區勵志小學學生在上美術社團課。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作為西安後宰門小學教育集團的成員校,“小小講解員”是勵志小學從後宰門小學借鑒而來的特色課程之一。從每學期伊始的“21天行為養成季”德育教育,到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經由一系列優質課程牽引,勵志小學完成了同名校從“相加”到“相融”的蛻變。

“過去,學校教師隊伍老化、教學理念陳舊。2020年加入後宰門小學教育集團後,兩校之間打通管理團隊、教師隊伍和教研教學,實現了先進理念和優質資源的共用共融。”從後宰門小學調任勵志小學擔任執行校長的楊雨梅説,學校曾長期為生源發愁,如今,越來越多家長不再捨近求遠,願意把孩子送來讀書。

家長們“用腳投票”,是西安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成效的縮影。近年來,西安持續深化集團化辦學、“新優質學校成長計劃”等改革舉措,充分依託名校,帶動提升新建校、薄弱校教學品質。越來越多的優質學校正出現在孩子們的家門口。

  6月13日,西安市雁塔區航太二一〇小學二年級一班學生在上音樂課。新華社記者 陳晨 攝

2021年9月建成的西安市雁塔區第四小學教師平均年齡僅有35歲,學歷高、有活力,但教學經驗相對略有不足。在集團化辦學改革中,該校與航太二一〇小學建立起“一長多校”的緊密型關係,實施以老帶新的“青藍工程”、跟崗學習、同課異構等,將後者的成熟經驗嫁接到該校。

“‘雙減’實施後,如何檢驗學習成果是個考驗。”雁塔四小二年級語文教師馮康貝説,學校從航太二一〇小學引入“語文嘉年華”理念,開展口才新天地、編排課本劇等活動,以趣味化測試寓教于樂。

有複製借鑒,亦有自主創新。來到雁塔四小教學樓頂的“空中種植園”,孩子們栽種的向日葵、番茄長勢喜人;走進茶藝課堂,學生們在茶香四溢中感知傳統文化魅力……“這些都是我們基於學校自身優勢開發出的特色課程。”從航太二一〇小學調任而來的雁塔四小執行校長文燕説,這所新學校在2023年獲評西安市“新優質學校”。

  6月13日,西安市雁塔區第三中學學生在上體育課。新華社記者 陳晨 攝

在改革中,西安各區縣因地制宜探索發展路徑。西安市新城區教育局局長姜勇説,新城區組建28個教育集團,以實力雄厚的名校命名教育集團總校,對集團內發展相對滯後的學校實行“一長多校、委託管理”。通過搭建“為學校賦權增能、讓教師流動聘任、對學生貫通培養”等平臺,率先實現集團內學校的優質均衡。2022年,新城區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區”,並在2023年通過省級驗收。

以新城區後宰門小學教育集團為例,10所學校教學理念、校本教材、特色課程相通,教師流動順暢。“集團化辦學不是簡單地派幾個名師、挂上分校的牌子,而是實實在在地把名校優質的管理經驗、先進的文化理念和豐富的教學方式等全面輻射共用,實現同頻共振。”後宰門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白彩玲説。

  6月25日,西安市新城區後宰門小學2024屆畢業典禮現場。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通過改革,學校間曾經涇渭分明的界限正在被打破:“天天向上一年級,有模有樣二年級,會生活的三年級……”的“學子畫像”成為後宰門小學教育集團各校的培養目標,毗鄰西安站的明欣小學開發的鐵路特色課程、大明宮分校的“詩書”文化主題課程等為所有學生共用;在雁塔區航太二一〇小學“名校+”共同體,各校共同制定教學方案、取長補短,優秀教師在集團內開展傳幫帶……

與此同時,自2021年起,西安開始實施“新優質學校成長計劃”,提出用3年時間培育600所“新優質學校”。在該計劃幫扶下,建校不到3年的雁塔區第三中學提升改造了操場和食堂,開發出足籃排、健美操等8門課程的體育走班特色課,改變了所在轄區長期缺乏優質學校的局面。

暑假放假前,標準化操場上,雁塔三中七年級學生何雨芯舞姿曼妙、青春洋溢。“父母起初對送我來這裡有顧慮。但一年讀下來,我的身體更好、性格更開朗了,學習成績也穩步提升。”她説,步行10分鐘就能到校,家門口也有好學校。


【責任編輯:趙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