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各族群眾、家家戶戶都是我的牽掛”

2024-06-23 20:47

來源:央視新聞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塞上湖城”寧夏銀川,典農河如一條玉帶,穿城而過。河畔,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其樂融融。

6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寧夏考察的首站來到這裡,了解社區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優化便民惠民服務、推動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等情況。

總書記強調,社區黨組織是黨聯繫基層群眾的神經末梢,要在社區中發揮領導作用。社區黨組織建好建強了,社區工作就有了主心骨。要堅持黨建引領,緊緊圍繞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把服務老百姓的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到位。

△2024年6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廳了解社區開展便民惠民服務等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民族地區考察,同各族群眾面對面交談,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時政微觀察》為你梳理解讀。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長城花園社區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大型社區,回、滿、蒙、藏等民族群眾佔居民總數的38%。

看到各族群眾和睦相處、生活幸福,總書記高興地説:“民族團結非常重要,我們五十六個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石榴籽”的比喻,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新疆考察期間聽一位維吾爾族鄉親説起的。8年後,總書記再次到新疆考察。考察中,總書記向大家講起“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話音未落,現場群眾不約而同地響亮回答:“緊緊抱在一起。”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固原巷社區少數民族居民佔95%以上。在這個社區考察時,總書記對社區居民們説:“我們都是腳踏實地,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積小勝為大勝。我們有定力、有韌性。56個民族擰成一股繩,同心協力,踔厲奮發,這樣努力下去一定會更好。”

△2022年7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固原巷社區考察時,向各族群眾揮手致意。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實現這個心願和目標,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曾説,要把社區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重要陣地,發揚各族人民手拉手、心連心的好傳統,共同建設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諧家園。

在長城花園社區,每逢春節、中秋節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各族居民便聚在一起,聯歡聯誼,共慶佳節;每逢開齋節、古爾邦節等少數民族節日,回族居民會帶著油香、馓子等特色小吃,請街坊鄰里品嘗。“抱抱團”愛心互助會、“愛老團”、讀書分享活動等一個個暖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將各族居民像家人一樣緊緊凝聚在一起。

△2024年6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考察時,同社區居民親切交流。

6月19日傍晚時分,長城花園社區廣場十分熱鬧,居民們看見習近平總書記來了,紛紛圍攏過來,熱烈鼓掌歡迎。總書記親切地對大家説,要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各族人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廣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共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盛舉。

——“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各族群眾、家家戶戶都是我的牽掛。希望你們把家庭建設搞得更好,讓日子越過越紅火。”在長城花園社區居民趙守成家中,習近平總書記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拉家常,了解他們的就業、收入、醫保報銷、孩子上學等情況,為他們的幸福生活點讚,鼓勵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024年6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居民趙守成家中,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拉家常。

民族地區的發展、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總書記始終惦念在心。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在2019年9月27日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這些年,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從貧窮落後到全面小康再到邁向共同富裕,少數民族群眾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2022年7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亞爾鎮新城片區新城西門村考察時,同各族群眾在一起。

2022年7月,在新疆吐魯番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高昌區亞爾鎮新城片區新城西門村,考察農産品加工企業。

對於祖祖輩輩靠種植葡萄為生的村民們來説,企業入駐村子,不僅解決了家門口就業,也破解了銷路難題。

總書記走進廠房。篩選區,村民們靈巧地將葡萄幹篩出優劣。葡萄幹裝箱待發,即將運往大江南北。同總書記交談時,談到未來的日子,大家眼裏充滿希望。

△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亞爾鎮新城西門村,村民們在分揀葡萄幹。

“要面向未來謀發展,通過發展更好增進團結、凝聚人心。”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託。

村廣場上,面對歡呼的村民,總書記娓娓道來:“56個民族,一個也不能少。過去脫貧攻堅奔小康是這樣,我們奔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也是這樣。在農村,在城市,在田間,在工廠,在每一個崗位上,靠大家一起努力,我們一定會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邊疆民族地區不能也不會掉隊。

——“促進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作為基層自治的基本單元、國家治理體系的基層基礎,社區在推動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中有著獨特的重要作用。建設多民族群眾互嵌式社區,是總書記在民族地區社區考察的重要內容之一。

去年12月14日,在廣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這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社區,常住人口約2.7萬人,共有10多個民族的兄弟姐妹在此安居樂業,少數民族人口約佔三成。

△2023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文體活動室同社區居民親切交流。

“壯家生來愛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聲聲伴酒喝,春夏秋冬都快樂,嗨嘹嘹啰,嗨嘹嘹啰,嗨幸福嘹嘹啰……”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文體活動室,總書記饒有興致地觀看社區居民合唱民歌,同大家親切交流。

“建設多民族群眾互嵌式社區,是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徑。”總書記寄語廣西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要從基層社區抓起,通過紮實的社區建設、有效的社區服務、豐富的社區活動,營造各族人民一家親的濃厚氛圍,把民族團結搞得更好”。

在此次寧夏之行中,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針,努力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依法治理民族事務,著力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不斷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

△寧夏銀川市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日間照料中心

長城花園社區打造了13支各類志願服務團隊、培育21家社會組織,搭建“隨叫隨到”網路平臺,探索“居民點單、小區派單、黨員搶單”服務模式。社區各族居民不僅能夠享受到便捷、專業的醫療、法律援助等服務,還能在家門口就享受“老飯桌”、老年人醫養康養、日間照料等一體化服務。

社區工作連著千家萬戶。社區居民的幸福生活,正是各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生動體現。

“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落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的深情牽掛。

【責任編輯:蔣新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