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金觀平:構建適應生産力躍遷的生産關係

2024-06-16 12:49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如何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産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産關係,深刻影響著潛在生産力轉化為現實推動力的效率。“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要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

生産關係必須與生産力發展要求相適應。安徽小崗村包産到戶,拉開農村改革大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點燃科技創新引擎;允許雇工,喚醒無數“個體戶”創業夢想……壯闊的發展歷程一再證明,改革能夠破除制約生産力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讓生産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新質生産力同新興産業、未來産業關聯緊密,體現生産力演化能級躍遷,尤其需要與之匹配的科學機制、相適的發展環境。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勢頭強勁,引發國際産業分工重大調整,重塑國際競爭格局、改變國家力量對比,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面對新的形勢,紮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形成新型生産關係,引導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激發高品質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社會活力,任務艱巨、時間緊迫。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瞄準的是那些不再適應生産力發展要求的固有模式和條條框框。這要求我們必須深刻把握新質生産力的內涵和特點,認清形成規律,營造有利於新質生産力成長的體制機制環境,培育有利於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肥沃土壤,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新質生産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規劃引導、科學政策支援,也需要市場機制調節、企業等微觀主體不斷創新,是“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驅動形成的。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形成新型生産關係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成為必須把牢的重要原則。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著力發揮各類經營主體的活力和生産經營的積極性創造性;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産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只有實現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良性互動,才能加快提升我國全要素生産率,加速形成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競爭新優勢。

開放也是改革。要看到,當前科學研究的複雜性、系統性、協同性顯著增強,國際合作正在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必要條件”。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同樣需要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接,在開放創新機制的不斷完善、資源的雙向流動中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路,深度參與全球産業分工和合作,集聚全球創新要素,為實現更好發展創造更多可能。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主要任務是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這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站在這個角度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適應生産力躍遷的新型生産關係,就有了更宏大的時代要求,將在有效化解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中發揮更重要的推動作用。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責任編輯:吳佳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