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高品質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

2024-06-16 08:19

來源:《求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高品質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

《求是》雜誌編輯部

2023年,面對異常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圓滿完成,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2024年一季度,我國高品質發展繼續取得新成效,國民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國內生産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其中高技術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0.8%、12.7%……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推動高品質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深化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和規律的認識,更加強調發展的高品質,我國在轉方式、調結構、提品質、增效益上持續用力,高品質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高品質發展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持續推動高品質發展、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

《開創我國高品質發展新局面》一文,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間關於高品質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指導性。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要把深入學習領會這篇重要文章精神,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關於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論述結合起來,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起來,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

“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作出的這個重大判斷,科學把握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歷程以及各國現代化建設一般規律,深刻反映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條件和階段,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開創我國高品質發展新局面》一文,收錄了總書記的相關重要論述。

走向高品質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新中國成立後,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在較短時間內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生産潛力不斷得到釋放,生産要素有效利用,經濟規模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經濟增長方式較為粗放,經濟結構不合理,能源、資源、環境等約束日益凸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問題日益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

“海葵一號”,是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産儲卸油裝置。該裝置集原油生産、存儲、外輸等功能于一體,被網友們昵稱為“超級能源碗”,也是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海上油氣加工廠。圖為2024年5月12日,“海葵一號”從中國海油青島國際化高端裝備製造基地出境啟運。 人民圖片 張進剛/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認識不斷深化。2013年,黨中央提出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2014年,黨中央強調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宣告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根據時和勢的變化,在一系列重要會議和場合,在各地考察調研和重要指示批示中,就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實踐要求、最終目的、戰略基點、必由之路、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深入系統闡釋。

——“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品質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也在發生歷史性變化,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就是發展品質不高的表現;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上升不是線性的,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我們要重視量的發展,但更要重視解決質的問題,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必須推動高品質發展,以適應科技新變化、人民新需要,形成優質高效多樣化的供給體系,提供更多優質産品和服務,這樣,供求才能在新的水準上實現均衡,我國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為什麼要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大問題。

——“高品質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品質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用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從供給看,高品質發展應該實現産業體系比較完整,生産組織方式網路化智慧化,創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力強,産品和服務品質高;從需求看,高品質發展應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這種需求又引領供給體系和結構的變化,供給變革又不斷催生新的需求;從投入産出看,高品質發展應該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從分配看,高品質發展應該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並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場評價的貢獻;從宏觀經濟迴圈看,高品質發展應該實現生産、流通、分配、消費迴圈通暢,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係和空間佈局比較合理,經濟發展比較平穩,不出現大的起落;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什麼是高品質發展的重大問題。

圖為2024年5月20日,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大隴鎮的雙潭湖漁光互補光伏電站。 人民圖片 李成林/攝

——“推動高品質發展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迴圈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迴圈品質和水準,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産率,著力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高品質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品質發展之路;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品質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怎樣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大問題。

——“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發展的動力,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品質變革,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堅持和發展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和推動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支援全面創新、城鄉融合發展等體制機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如何以全面深化改革增強高品質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重大問題。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二十大後,黨中央從推動高品質發展全局出發,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高品質發展需要新的生産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産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品質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概括地説,新質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態;新質生産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既包括技術和業態模式層面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層面的創新;綠色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如何以生産力發展的新飛躍推動高品質發展取得新進展新突破的重大問題。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最終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要著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把高品質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要在推動高品質發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時,進一步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好就業、分配、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民生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決防止兩極分化;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努力在推動高品質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高品質發展根本目的的重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論述,極大深化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思想保證。

高品質發展穩步推進、成就輝煌

2023年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26萬億元,同比增長5.2%。放眼全球,中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繼續超過30%。

“新時代1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轉向高品質發展的10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發展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都躍上一個大臺階。

經濟實力實現大幅躍升。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經濟運作新情況新特點,我國既保持了經濟發展量的合理增長,也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53.9萬億元提升到2023年的超126萬億元,實現了年均6%以上的中高速增長;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折合美元從6301美元提升至12681美元。物價水準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過1.4億人,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等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

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社會研發投入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由2012年的1.91%提高到2023年的2.64%,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在中微子振蕩、鐵基超導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國家戰略性科技力量不斷強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能級持續提升。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與傳統産業深度融合。

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製造業增加值穩居世界首位,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從2012年的45.5%提高到2023年的54.6%。現代基礎設施網路持續完善,建成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最發達的高鐵網。區域發展成就輝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穩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低到2.39:1。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53.1%提高到66.2%。

發展動力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産權保護和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全方位高水準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我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00多個城市。

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和濕地保護制度逐步落實,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不斷提升。作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邁出新步伐。

近年來,河北雄安新區通過創新教育發展體制機制、高標準配建教育設施、引入專業教師隊伍、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等方式,不斷推動教育高品質發展。圖為2024年5月23日,當地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室外活動。 新華社記者 牟宇/攝

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成效最好的脫貧攻堅戰,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超過4億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不斷提高,2023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7%,比2012年提高了3.9個百分點。健康中國建設穩步推進,多層次醫療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由7.9億增加到10.7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由5.4億增加到13.3億。

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持續提升。糧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風電、太陽能、水電、在建核電裝機規模保持世界第一,緊缺礦産資源自主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不斷增強,重點産業和關鍵領域保持平穩運作,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穩價有力有序,産業鏈供應鏈韌性持續提升。

新時代我國之所以能克服一個又一個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全面提升,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新征程上,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有力地完成好推動高品質發展各項目標任務。

以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要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我國高品質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但制約高品質發展因素還大量存在。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沒有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中國的發展歷經各種困難挑戰才走到今天,過去沒有因為‘中國崩潰論’而崩潰,現在也不會因為‘中國見頂論’而見頂”,“我們將持續推動高品質發展,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發展前景是光明的,我們有這個底氣和信心”。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我國高品質發展的時與勢,科學運用改革開放這個“重要法寶”、“關鍵一招”,對如何推動高品質發展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指引中國發展航船在持續承壓中不斷破浪前行。《開創我國高品質發展新局面》這篇重要文章收錄了總書記的有關重要要求。

——做到“四個必須”。2023年,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就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提出“四個必須”的明確要求。總書記強調,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內在統一來把握髮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始終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大力增強品質意識,視品質為生命,以高品質為追求;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品質變革,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圖為2024年5月5日,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贛州國際陸港車來車往、貨如輪轉,起重機在裝卸進出口貨物集裝箱。 人民圖片 朱海鵬/攝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這是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一條規律性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圍繞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要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要加大制度型開放力度,塑造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等等。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戰略基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化産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等等。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新質生産力能夠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勁推動力、支撐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近一時期,總書記在不同場合還反覆強調,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産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産力;等等。

——把高品質發展要求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高品質發展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要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強調“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要求拓展現代化發展空間,暢通工農城鄉迴圈;強調“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統籌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等等。

——完善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為民辦事、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績。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提出“堅持高品質發展要成為領導幹部政績觀的重要內容”。總書記明確要求,完善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政績考核評價辦法,發揮好指揮棒作用,推動各級領導班子認真踐行正確政績觀,切實形成正確工作導向。

“沒有高品質發展,就談不上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論述,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書寫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壯麗篇章,朝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闊步邁進。

【責任編輯:吳佳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