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尺素金聲|開放自信的中國市場是全球企業福祉福地

2024-06-16 01:05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期,幾則有關中國市場的外媒資訊引發廣泛關注:

美國彭博社近日報道,4月份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銷量飆升52%。

德國《商報》6月1日報道,德國下薩克森州州長施特凡·魏爾率領的60人代表團開啟中國之行,日前畫上圓滿句號。魏爾在中國訪問期間接受該報採訪,明確反對歐盟對中國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

法國BFM電視臺6月3日報道稱,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和中國越來越靠近。雷諾集團發佈新的合作公告稱,雷諾正在為自己設定一個條件: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與中國企業合作。

將這幾條資訊放在一起,一個結論更加明顯:一個開放自信、持續發展的中國市場,一定能為全球企業創造更多福祉,是全球企業發展壯大的福地。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開放自信的中國市場始終歡迎全球企業來華興業,共用福祉機遇。

近期蘋果手機在華銷量飆升,固然有降價銷售策略的短期影響,但更為關鍵的是中國市場蘊藏的商機和潛力。

從在中國設立組裝工廠,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供應商參與到蘋果産品的設計、研發和零部件製造中,再到中國成為蘋果公司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中國市場早已成為蘋果公司産業佈局中的重要一環。

今年3月,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就在上海表示:“沒有比中國更重要的地方。”

近年來,從擴大市場準入,加快現代服務業領域對外開放,到一視同仁為外商投資提供優質服務,再到加大智慧財産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中國始終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共用中國發展機遇和紅利。

持續發展的中國市場要素富集、充分競爭,是全球企業競技磨煉、創新成長的福地。

特斯拉上海工廠是中外合作共贏的鮮活例證。依託中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一流的智造能力,特斯拉上海工廠零部件本土化率達95%,平均30多秒下線一輛整車,2023年累計交付量達到94.7萬輛,貢獻特斯拉全球總交付量的50%以上。

“贏得中國市場才能贏得未來”已成為全球企業的共識。在中國市場成長起來的本土企業,很多在創新、成本、品質、效率等維度都已具備全球競爭力,要想在高度開放的中國市場贏得一席之地,全球企業必須拿出更具競爭力的産品和服務,與中國企業在全方位的競爭合作中塑造發展新優勢。

“中國速度就是全球速度,中國成本就是全球成本。”這是日本松下集團對中國市場的最新定位。

過去,中國對於松下來説只是一個製造基地和銷售目的地,在華機構要做的是把日本松下集團的標準帶到中國,並且執行好。而現在,松下的諸多重點業務比如家電、機電、車載等,中國産業鏈的成本、迭代速度都已代表全球水準。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國市場已成為跨國企業提升競爭力的‘訓練場’。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全力提升自身水準,如果能在中國市場上擁有一定佔有率,無疑將提升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中國日本商會會長、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本間哲朗説。

當今世界,各國開放合作、良性競爭、互利共贏才是正道。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當新質生産力乘以中國市場龐大的規模和體量,勢必涌現更多新需求、新賽道,開放自信的中國市場將為全球企業帶來更多發展福祉,成為全球企業競技成長的福地。

【責任編輯:劉維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