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聞“汛”而動 南方多地構築汛期安全“堤壩”

2024-06-16 00:52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 連日來,受冷暖氣流共同影響,我國南方多地持續遭遇較強降雨過程。國家防總于6月13日9時針對廣西、福建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派出兩個工作組分赴兩省份協助指導工作。針對持續降雨和汛情,廣西、福建、江西等地全力以赴應對,做好預報預警、防災減災、救災救助等工作,力求最大程度減少洪澇災害帶來的損失,構築汛期安全“堤壩”。

強降雨引發多地洪澇

6月13日以來,廣西桂北地區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自治區氣象局于13日10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雨)Ⅲ級應急響應。廣西洛清江及支流西河、百壽河等18條河流24個站出現超警0.13至3.17米的洪水。15日7時30分,自治區水文中心升級發佈洪水黃色預警。

6月14日6時至15日6時,福建共有34個縣份的162個鄉鎮累計雨量超過50毫米,其中7個縣份的19個鄉鎮的累計雨量超過100毫米。受強降雨影響,福建多地出現河道水位上漲、道路塌方、房屋倒塌等險情。目前,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維持防暴雨Ⅲ級應急響應。截至15日7時,福建全省已累計下沉幹部近4萬人次,累計轉移群眾近3.1萬人次。

6月14日,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將口鎮防汛人員在松柏水庫巡視,排查安全隱患。新華社記者姜克紅 攝

江西省也正處主汛期的關鍵時間節點,江河湖庫水位較高,土壤含水飽和,防汛形勢較為嚴峻。根據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分析研判,今年江西的水文氣象年景總體偏差,澇重於旱,主汛期有明顯的降水集中期。此外,贛北和贛中北部的部分地區發生中小河流洪水或城鄉內澇的風險高,贛江上中游、信江、修河及鄱陽湖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可能發生大洪水。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表示,南方此輪降水過程主要是因為高空短波槽東移,配合副熱帶高壓週邊充足的水汽輸送,導致降雨持續、累計雨量大。此輪暖濕氣流主導的暖區對流性降水的特點就是分佈不均,容易形成“散裝暴雨”。

各方積極應對洪澇災害

福建省邵武市是本輪降雨較為集中的區域,當地把確保人員安全作為頭等大事。14日傍晚時分,邵武市水北鎮二都村的村部飯菜飄香。“三餐都有熱菜熱飯,食宿都有保障!”正在吃飯的村民雷元冬説,由於他家在高陡邊坡地帶,村幹部多次到他家通知要趕快轉移,他就收拾好衣物來到了安置點。

“截至15日8時,全鎮共轉移危險區域群眾123人,其中集中安置42人。”水北鎮鎮長吳燁介紹,水北鎮各村嚴格落實“應轉盡轉”要求,組織幹部入戶摸排、到府宣傳,幫助群眾打消顧慮,實現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今年入汛以來,廣西天氣異常複雜多變,進入“龍舟水”暴雨集中期後,多地雨量突破歷史極值。持續降雨導致廣西多處住宅小區、村屯發生內澇。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靈活應用機器人、直升機和無人機等科技手段開展故障隱患排查,提高抗災搶修效率。

6月13日,柳州海事局執法人員在融江融水二橋水域檢查船舶防汛值班情況。(楊鵬 攝)

受強降雨和上游來水影響,廣西海事部門對轄區內的128個渡口採取停渡舉措,確保航運安全。廣西海事局指揮中心副主任鄭升介紹,汛期海事部門持續加強預警預報和值班值守,做好應急力量準備工作,注意防範船舶碰撞橋梁等風險。

江西省泰和縣遭遇持續強降雨過程,當地南車水庫水位超過汛限水位。根據近期雨勢監測和庫容情況,當地迅速發出預警,對水庫開閘泄洪。南車水庫大型灌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肖龍説,泄洪後水庫水位下降了18釐米,騰出庫容量195萬立方米,可以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連續降雨天氣。

加強防範減少損失

在江西省余幹縣的信瑞聯圩,工作人員正在對堤身迎水面及背水面等重點部位進行全面排查。記者在堤壩上的一處防汛物資儲備點看到,砂石、木樁等物資整齊碼放,旁邊的倉庫內編織袋、防浪布、土工布等一應俱全。

余幹縣應急管理局副局長蘇四鵬表示,為保障防汛物資“即來即用”,余幹縣在全縣的堤壩上設置了20個防汛物資儲備點,一旦達到警戒水位,運輸車和裝載車就將在儲備點待命,隨時準備出發。

“我們加強對全區2.2萬餘名專業應急救援力量、32萬名八桂應急先鋒社區響應隊伍的統籌,不斷建強一體響應、權威高效的指揮體系。”廣西應急管理廳自然災害救援處工作人員周文玉介紹,通過推動“防汛十條措施”“網格化管理”“逐級包保責任制”等措施落細落實,入汛以來,廣西已成功避讓、有效預警地質災害32起。

為提高應對可能發生的洪澇、搶險救援等各類事故災害的處置能力,廣西梧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入汛以來已進行水域技術訓練36次、隨機水域實戰演練12次,有效提高了隊伍抗洪搶險救援能力。

6月11日,梧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水域救援專業隊在廣西桂江流域進行救援訓練。(雷開偉 攝)

氣象部門預測,未來三天,南方仍將維持多雨格局。廣西氣象局應急與減災處處長黎惠金提示,長期降水導致土壤含水量高,地質災害風險高,需加強防禦山體滑坡、城鄉積澇等次生災害。

新華社記者楊馳、張華迎、范帆

【責任編輯:劉維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