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中國在高品質發展中繼續創造綠色增長奇跡

2024-06-16 00:51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合肥6月15日電(記者馬欣然、駱飛、胡銳)仲夏時節,群山環抱間,安徽省六安市國家電網金寨抽蓄電站上下水庫碧水輕漾,這個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超級“充電寶”正在山水之間保障動能澎湃。

“作為目前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優的儲能方式,抽蓄電站對滿足電力系統調節需求、促進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和消納利用意義非凡。自2022年底投産以來,電站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4萬噸。”該電站副總經理馬靜説。

在六安市金寨縣山區,工人在500千伏輸電導線上進行檢修作業(資料照片)。新華社發(鄭賢列 攝)

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21世紀可再生能源政策網路近期發佈報告顯示:中國是在對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的領域採取有意義行動的少數國家之一,是“電力在能源消耗中所佔比例穩步增長的唯一國家”。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超過6%的經濟增長,同時實現了單位GDP能耗下降26.8%,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主要資源産出率提高60%以上。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找到了令世界驚嘆的平衡之道。

改革開放創造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奇跡。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研究員張永生認為,在全球氣候變化危機加劇,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不斷突破,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將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釋放綠色發展巨大潛力,繼續創造綠色增長奇跡。

進入新時代的中國推動高品質發展遵循的是新發展理念,綠色可持續發展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應有之義,也是中國解決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的關鍵之策。

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關乎生態環境保護,産業結構迭代升級和産業鏈全球佈局。中國傳統産業在製造業中佔比超過80%,加快傳統産業向智慧化、綠色化發展對於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發佈《鋼鐵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加快鋼鐵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生態環境部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旨在加快建立中國碳足跡管理體系,促進生産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6月11日拍攝的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中國綠髮尼勒克400萬千瓦風電光伏項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還印發了《綠色低碳轉型産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根據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綠色發展目標任務要求,明確了綠色低碳轉型需要重點支援和加快發展的産業,強化了産業綠色發展導向,形成各方政策合力。

強有力的政策支援下,以低碳或零碳技術管控好高耗能行業,將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産業深度融合,正在成為發展綠色製造的制勝法寶。

包裝車間裏空無一人,上下翻飛的機械手臂將一袋袋沉重的化肥碼放整齊——這是記者在位於“中國古銅都”銅陵的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的景象。

“之前包裝車間需要工人24小時倒班,勞動強度大、效率低。運用工業網際網路打造自動化産品包裝線後,可做到人歇機器不歇。”六國化工資訊中心主管吳昊説,這個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於生産控制的案例,可以讓公司磷酸萃取率平均提升0.79%,每年可節約磷礦石資源6000余噸,減少磷石膏固廢約1萬噸。

綠色發展是一種低耗高效的現代化製造模式,涉及各行各業,既要在鋼鐵、有色、輕工等傳統行業廣泛應用數智技術,也要深度佈局資訊通信、生物製造、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産業,推動生産現代化和産業智慧化。

“作為入駐中國首批碳達峰試點園區的‘無廢工廠’,我們在設計、生産、運輸等各環節都在與減污降碳較勁兒。”合肥美的洗衣機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近5年來,公司在智慧化、綠色化領域年均投資超7000萬元,全速推動傳統産品向高效節能轉變。

有測算顯示,相較于一些中東部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部的貴陽市、貴安新區,每10萬台伺服器每天可節約45萬元電費,一年可以節約1.65億元。

這是位於貴安新區的一處大數據處理中心(無人機照片,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綁扎鋼筋、修砌墻磚、車來車往……貴安新區南方能源大數據中心項目現場一派繁忙,預計今年底投運首批500個10千瓦機櫃。“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綠色節能、共用開放、國際領先的超級能源數據中心。”南方電網大數據服務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王軍皓説,數字經濟增長極將帶動貴州實現新賽道先導産業崛起。

從基建、能源到交通、生活,中國正在諸多領域形成規模龐大的綠色發展增量。“中國已逐步構建起從基礎原材料到終端消費品的全鏈條綠色製造與綠色産品供給體系。”張永生説。

當前,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近一半在中國,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綠化面積也來自中國。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風電、光伏累計裝機量達到10.5億千瓦,佔全球新能源總裝機量的四成;新能源汽車銷售接近950萬輛,連續9年居全球第一位。2023年,全球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一半以上在中國安裝,風力發電中國佔據份額超過60%。

綠色、低碳、環保的産品和服務日益受到中國消費者青睞,從綠色家電、新能源汽車到節能建築,綠色消費正在成為中國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既改變著傳統消費模式和産業結構,也帶動了相關産業快速發展。

數據顯示,中國已培育建設3657家綠色工廠、270家綠色工業園區、408家綠色供應鏈企業,推廣近3萬個綠色産品,綠色工業園區平均固廢處置利用率超95%。

今年1-5月,中國綠色電力交易量達到18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27%。分行業看,綠色電力消費重點用戶涵蓋能源、電信、石化、鋼鐵、網際網路科技等多領域,各類經營主體綠色電力消費意識逐步提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斷加速。

美國《紐約時報》近日發表文章稱,“綠色産業的蓬勃發展絕對是一個‘中國故事’”。

2024年中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29629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世界銀行日前表示,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速為4.8%,較去年12月的預測上調0.3個百分點。

“中國是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力量,具有成本、規模和技術上的領先優勢,未來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能源轉型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健説。

【責任編輯:劉維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