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青海基層人民調解員尤拉才讓:初心不改 解民萬千結

2024-06-14 10:21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海拔3200米左右的高原小鎮上,常有一個身影穿梭在草場、林間,為群眾調矛盾、化糾紛,他便是“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青海省人民調解能手”“青海省最美人民調解員”——青海省海南州同德縣尕巴松多鎮人民調解委員會人民調解員尤拉才讓。

尤拉才讓前往現場調解。多傑才讓供圖

尤拉才讓自1984年開始從事人民調解工作,而今已到花甲之年的他,仍舊步履不停,一心為民排難解紛。

“看到他們化干戈為玉帛,這一路上的艱辛都值得了。”

1984年,21歲的尤拉才讓到同德縣谷芒鄉擔任司法助理員,從此與人民調解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早日上手工作,尤拉才讓走訪全鄉8個行政村,熟悉掌握各村矛盾糾紛情況。

漸漸地,尤拉才讓無論面對什麼樣的糾紛,總能隨機應變,妥善進行調解。

從谷芒鄉到唐幹鄉,再到尕巴松多鎮,尤拉才讓調崗當過多個鄉鎮的調解員,無論工作的鄉鎮如何變,始終不變的是他的調解員身份。每到新的鄉鎮,尤拉才讓堅持主動走訪,察民情、訪民意、解民憂。截至目前,尤拉才讓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500余起,無一起糾紛陳情或反彈。

2020年2月,尤拉才讓得知河北鄉賽若村兩名村民因草場使用權等問題産生矛盾,立即和同事趕往賽若村。他們驅車70公里、徒步翻過兩座大山,到村民家中時已是中午。深知草場就是牧民命根子的尤拉才讓不顧一路奔波,也顧不上吃午飯,餓著肚子就開始了調解工作。最終,一起久拖不決的草場糾紛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化解。

2020年,同德縣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成立(以下簡稱“調解中心”),尤拉才讓為調解中心專職調解員。

每一條哈達就像是一面“無字的錦旗”

2022年3月,尕巴松多鎮北扎村與巴溝鄉松多村就草山地界問題産生糾紛。因病住院的尤拉才讓得知後,立即返回崗位,投入調解工作。他和同事充分走訪調查,在到處是懸崖峭壁的草山地界上先後勘察30余次,明確調解方案後展開調解。

調解現場,雙方一言不合就要動手,尤拉才讓毫不猶豫挺身在前,一邊站在雙方中間擋住雙方,一邊大喊道:“都別衝動,動手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産生新的糾紛,地界糾紛就更難解決了!”一番勸阻,雙方冷靜了下來。

在持續6個月的攻堅調解之後,雙方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還互獻哈達以示言和,並向尤拉才讓敬獻哈達表示感謝,稱讚尤拉才讓是“鐵打的漢子”。

尤拉才讓的“鐵漢子”形象遠不止在這一起糾紛調解中。

尕巴松多鎮海拔高又兩面環山,調解途中時常要跋山涉水,但尤拉才讓不畏環境艱苦,只要糾紛需要,他就堅持到現場調解。冒著風雪調解歐後扎村村民之間的鄰里耕地糾紛、貢麻村李某某與夏日倉村多某某之間的買賣合同糾紛……

40年來,尤拉才讓獲贈民眾贈送的錦旗百餘面,哈達則更多,而這每一條哈達就像是一面“無字的錦旗”。

以“解憂人”的真心 提升調解工作質效

考慮到尕巴松多鎮多為藏族群眾,為了方便開展調解工作,尤拉才讓發揮自己的藏語優勢,因案制宜實施漢藏“雙語”調解機制,高效化解糾紛。

在擔任縣調解中心調解員後,尤拉才讓便在縣司法局等指導支援下組建了一支藏漢“雙語”調解團隊。他帶領調解團隊學習法律知識、分享調解經驗和方法技巧,不斷提升調解能力和水準;同時對縣域內各類矛盾糾紛進行調查梳理,共同商討預防和化解糾紛的最佳方案,及時妥善化解矛盾糾紛。

“尤拉才讓讓我們學到的不僅有調解方法技巧,還有他那種默默為民解難題、辦實事的精神。”同事這樣評價他。

這些故事僅僅是尤拉才讓四十年調解生涯中的些許片段,而今,尤拉才讓依然在人民調解的道路上默默耕耘……

【責任編輯:劉峻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