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中國故事丨用赤子之心守護雪山家園

2024-06-07 09:09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萬山之祖、千湖之地、動物王國……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是中國乃至世界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眼下,長江源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夏天。荒原吐綠喚醒冷峻雪山,飛鳥振翅驚醒遊魚一片。

在這片大美之地,執行著最嚴格的保護措施。“沱沱河的水離不開雪山冰川,牧民和動物離不開沱沱河的水。”樸素的自然觀在這片土地上代代相傳,人們以赤子之心守護著這片雪山家園。

和野生動物再續前緣

“留長髮是為了保暖,蓄鬍子是為了防曬。”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站長吐旦旦巴已在長江正源沱沱河工作了十多年。在吐旦旦巴兒時的記憶中,這裡的特産有三樣:野生魚、野兔、大雁蛋。

5月26日,在班德湖野生動物觀測站,吐旦旦巴在查看紅外相機拍攝的畫面。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這裡的“大雁”是遷徙水鳥斑頭雁。吐旦旦巴上初中二年級那年夏天,曾帶著兩個外甥悄悄去了斑頭雁棲息地、沱沱河邊的班德湖。他們嚇走斑頭雁撿了滿滿一桶鳥蛋,回家後偷偷煮著吃了。“阿媽知道後狠狠罵了我們,我很愧疚,再也不敢撿鳥蛋了。”吐旦旦巴説。

2011年,環保公益組織四川省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要在沱沱河建立一個保護站,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加入,吐旦旦巴知道後立刻報了名。“沒想到來到保護站的第一件事,就是保護斑頭雁遷徙産仔,阻止人們撿拾鳥蛋。”吐旦旦巴説,“我以為我和‘大雁’的緣分盡了,現在又有機會去守護它”。

持續保護下,如今僅在班德湖一地,斑頭雁種群數量已經從2012年的1170隻恢復增長至2023年的7072隻。

今年夏天,吐旦旦巴和同事在班德湖野生動物觀測站駐守。指著觀測站監控畫面,吐旦旦巴告訴記者,過去每年沱沱河周邊被撿走的斑頭雁蛋超過2000枚,現在來偷蛋的“壞傢夥”就只有棕熊了。

讓撿拾垃圾成為一種自覺

藍天與雪山,民居與草原……初夏,行走在沱沱河畔的唐古拉山鎮的小路上,清新之風撲面而來。馬路邊,一處紅色的藏式建築吸引過往遊客、司機駐足,打卡留念,這裡就是吐旦旦巴常年工作的地方——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

趁著到鎮上買日用品的工夫,唐古拉山鎮努日巴村的藏族老人布扎西,把最近撿拾到的垃圾送到保護站,吐旦旦巴和站裏的志願者將其清點分類、收集打包。

“剛來保護站工作的時候,周圍很多人都不理解,還問我‘紅房子’是用來做什麼生意的?”吐旦旦巴説話間,將記者帶到保護站的工作室,打開一本記事本,上面清楚記錄著保護站收集垃圾的數量、分類情況。

5月25日,在長江1號郵局,吐旦旦巴(右)與訪客分享自己保護江源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在工作室的一角、墻面宣傳欄清楚寫明保護站的功能:主要負責長江源地區的垃圾清理與調查,通過志願者招募和系列項目的實施,推動長江水源地垃圾污染狀況持續改善,為高原牧區的垃圾收運和處置作出示範。

“在保護站工作了十多年,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到了公益的力量,環境保護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吐旦旦巴説,現在周圍牧民們也開始撿垃圾並主動送到保護站。

談起送垃圾這件事,布扎西老人豎起了大拇指:“現在撿垃圾還會發物品兌換券,能到鎮上超市換吃的,小鎮也變得越來越乾淨。”

總投資超過4200萬元的生活垃圾、污水處理項目投入運作,全鎮85.25%的行政區劃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唐古拉山鎮黨委書記索南東主説:“生態環保的理念已經滲透到當地群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要用最嚴的保護措施守護江源。”

守護長江是一場文明的接力

“也許我離你很遠,但我的心離你很近,珍惜水資源,愛護大自然。”在保護站的留言墻上,一張張志願者留下的明信片記錄了他們在長江源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據工作人員介紹,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建成後,通過“垃圾換食品”“帶走一袋垃圾”“清潔青藏線”項目的實施,使得長江水源地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阿媽知道我現在在保護站工作,特別欣慰。”吐旦旦巴説,對於當地人而言,建立保護站、開展各項活動更多是增強了生態環保理念,“同時,我們的行為也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江源保護的隊伍中”。

吐旦旦巴所在的保護站運作至今,已經有1500余名志願者在這裡參與到江源保護活動中,垃圾處理量達到100萬件。“現在在保護站,如果有遊客願意幫著帶走垃圾,我們會免費送上一杯咖啡”。吐旦旦巴説。

“2021年參加志願者活動後,我萌生了來這裡工作的想法。”來自長江下游湖北省的張錫榮現在是班德湖野生動物觀測站的站長。從志願者到工作人員,張錫榮覺得:“現在的生活比原來更加充實且富有意義。”

5月26日,班德湖野生動物觀測站站長張錫榮在湖邊巡護。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除了負責保護站的日常工作外,吐旦旦巴還要負責管理好長江1號郵局。這所郵局建立於2016年,除了提供郵政服務外,還可以為遊客提供飲水、充電和紀念品售賣服務。

2022年,在長江入海口,長江11號郵局在上海市寶山區建成投運,長江主題郵局得以首尾相連。據了解,有關部門還計劃在長江幹流流經的其他地區再設立9個長江主題郵局,建成世界首個以河流排序命名的主題郵局。

望著保護站門前的長江雕塑,吐旦旦巴告訴記者:“站在源頭就可以看到長江的‘全貌’,守住了源頭,就能守住下游的千千萬萬。”

監製:衛鐵民 劉暢

記者:汪偉 王金金 曹昌浩

編輯:徐欣濤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青海分社聯合製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

【責任編輯:劉峻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