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助力製造、預測颱風、研發新藥……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超5000億元

智慧經濟未來可期(經濟聚焦)

2024-05-27 06:07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山東日照港件雜貨碼頭。山東日照港供圖

河北保定長城精工自動化工廠5G—A汽車柔性産線。中國聯通供圖

核心閱讀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慧産業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一大批新突破、新技術、新應用持續涌現,為千行百業賦能。下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場景加快應用、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智慧經濟未來可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慧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産業規模持續擴大,基礎設施不斷夯實,創新成果加速涌現。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産業規模不斷壯大

河北保定長城精工自動化工廠,5G—A汽車柔性産線上,龐大的機械臂吸起汽車頂蓋,空中盤旋一圈,便塗抹完頂蓋上的膠條,一套動作行雲流水。

得益於5G—A技術與人工智慧的融合,這條産線每年可減少停機60個小時,減少訂單交付損失8億元以上,生産更加智慧高效。

“海量應用場景、超大規模市場、龐大人才隊伍為我國人工智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秘書長余有成表示,一大批新突破、新技術、新應用,正在海量應用場景中“拔節生長”,人工智慧産業蓬勃發展。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截至2023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81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每秒230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其中,智慧算力規模達到了每秒70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增速超70%。

産業規模不斷壯大。我國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已超5000億元,企業數量超4500家。相關研究機構預測,2035年我國人工智慧産業規模有望達1.73萬億元,全球佔比達30.6%。

融合應用不斷拓展。截至目前,中國開發的人工智慧大模型已經在智慧礦山、藥物研發、氣象、政務、金融、智慧製造、鐵路管理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已拓展至49個國民經濟大類,生成式人工智慧在聊天機器人、智慧搜索、文本生成等應用中普及。

智慧技術持續突破

加快賦能千行百業

走進山東日照港件雜貨碼頭,河北邯鄲的鋼板、湖南株洲的挖掘機、河南鄭州的排水管,多個品類的件雜貨在此集結後走向世界各地。

件雜貨,形狀各異、大小不一,裝卸工藝流程複雜,長期存在作業效率低等問題。依託“AI(人工智慧)規劃大師”,港口實現數智化轉型,整體運轉效率提升10%,堆場週轉率提升20%。

不僅僅是助力智慧製造,還能預測颱風、研發新藥、識別故障、制定生産計劃……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持續突破,智慧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智慧+交通”,運作更安全。

公交線路上有了智慧大腦。在長沙,公交線路與交警智慧信控系統聯動,當公交車接近路口時,交通指示燈將自動跳轉為綠燈,從而實現公交優先通行。“智慧公交通勤時間較普通運作模式平均節省30.7%。”湖南湘江智慧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智慧公交項目負責人劉高説,當前,長沙主城區已有75條線路實現了智慧網聯改造。

“智慧+政務”,管理更精細。

智慧派單、智慧處置、智慧分析……近日,百度將文心大模型能力與北京海澱區“接訴即辦”應用場景相結合,充分發揮大模型在深度語義理解、內容生成、智慧交互等方面的關鍵優勢,實現了訴求派單、處置、分析、主動治理等“接訴即辦”工作流程的智慧化升級。未來,百度智慧雲將與中科大腦攜手海澱區繼續探索、落地更多基於大模型能力的智慧化場景應用,讓城市管理更精細、治理更高效、居民生活更便利。

“智慧+科研”,研究更高效。

金山辦公發佈的一站式AI辦公平臺,不僅能讀書認字,還能分析數據,打造“文理兼備”的數字員工。

人工智慧助力實驗,可大幅節省科研時間。百度智慧雲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開發的科學數據開源開放平臺,可加速從分子設計、反應設計到條件生成、反應檢驗等化學合成全鏈條,使潛在的功能性分子如藥物分子及其合成方案設計從傳統方法的幾個月提速到幾十分鐘。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發揮優勢加速應用

不少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表示,要加快人工智慧領域科學技術創新,以人工智慧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應用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是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家數據局將加速數字基礎設施升級部署,加快工業網際網路、算力、移動物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將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推動通用算力、智慧算力、超級算力等多源異構算力的協同發展。

拓展場景加快應用。人臉識別、視覺檢測、自動駕駛……推進人工智慧與産業融合,滿足應用需求是關鍵。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百度智慧雲事業群總裁沈抖認為,我國有超大規模市場的旺盛需求,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應該持續發揮場景優勢,加速應用創新,推動人工智慧産業邁向更高水準。

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應用演算法、智慧晶片、開源框架……人工智慧關鍵核心技術是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作調節局局長黃勇建議,要加快建立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體系,打造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廣泛參與的産學研用創新聯合體,著力實現算力晶片、高頻寬記憶體等關鍵元器件的突破,加快突破人工智慧關鍵核心技術。(本報記者 王雲杉

【責任編輯:劉維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