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文化中國行|合金熔煉,化學配比,來看西周的高科技

2024-05-26 06:01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西周時期的高科技代表

非青銅器莫屬

它不僅折射著一個王國的璀璨

更反映了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藝

青銅器在古代中國社會

有重要地位和影響

中國青銅文化被認為是

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從夏、商、西週到春秋戰國

青銅器的發展經歷了數千年曆程

在製作工藝、器型和裝飾等方面

也經歷了不斷的變化和創新

西周時期的鑄銅技術

只掌握在小部分王室工匠手裏

能使用青銅器的也絕非一般人

當時的農業生産用具

甚至大興土木所使用的工具

幾乎都是骨器、石器

絕對捨不得用青銅器

在寧夏固原市彭陽縣

新集鄉姚河村北部

坐落著西周時期最西北的諸侯國

“獲國”的遺址

也叫姚河垣遺址

遺址發掘出土的

約3000年前的鑄銅作坊

讓考古人員十分驚喜

從取土坑、渠池、儲泥坑、烘范窯

到模範、熔爐、坩堝、刻刀、礫石

大量鑄銅遺跡、遺物

串聯起“獲國”完整的鑄銅産業鏈

據姚河垣考古隊領隊馬強介紹

全國已確認的西周時期鑄銅作坊遺址

不超過10處

保存得如此完好的

更是難得

考古人員經過分析研究

發現“獲國”青銅器採用“範鑄法”

即先用陶土製作模具和范具

再在外范和內芯間澆鑄銅液

銅液也經過特殊配比

要在銅礦中加入錫、鉛等金屬

以增強硬度和耐腐蝕性、降低熔點

流動的金屬液體快速冷卻凝固

此時打碎外范、內芯

取出器物

再經由礫石仔細打磨

就得到一件璀璨的“吉金”

剛鑄造出的青銅器是金色

古人稱之為“金”或“吉金”

熠熠生輝,放在王宮璀璨耀眼

在歲月長河中

“吉金”氧化銹蝕,染上銅綠

才成為我們所熟知的青銅

西周時期的手工業

遠不止鑄銅

“獲國”出土了哪些“寶貝”?

下期一起揭曉

策劃:劉紫淩

監製:張宋紅

記者:馬思嘉、馮開華

剪輯、海報製作:楊植森

新華社寧夏分社塞上工作室製作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

鳴謝:姚河垣考古隊

【責任編輯:李平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