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美國想要中國大陸和台灣對抗,東盟沒必要捲入”

2024-05-25 18:19

來源:觀察者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美國想要中國大陸和台灣對抗,但我們沒必要捲入其中。”

當地時間5月24日,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在東京出席第29屆“亞洲的未來”國際論壇時發表了上述言論。他指責美國高官竄臺挑釁中國大陸,正是美國政府挑起了臺海緊張局勢。馬哈蒂爾還呼籲東盟在日趨激烈的中美競爭中保持中立,與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和平相處,尤其是在南海問題上需要避免戰爭。

日經亞洲報道稱,馬哈蒂爾當天的講話淡化了南海問題引發的摩擦,認為更重要的是避免與“雄心勃勃”的中國爆發衝突。他稱,“你們可以宣稱擁有南海主權,但我們不必因此開戰”。

“我們只是希望與我們的貿易夥伴和平共處。”馬哈蒂爾稱,只要中國的立場沒有對馬來西亞造成實際的傷害,就沒有問題,因為中國既沒有禁止南海通航,也沒有檢查過往船隻。“我們在南海有石油生産,但目前來看,他們也沒有做什麼。”

馬哈蒂爾強調,中國是東盟大多數成員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儘管東盟國家可能不同意中國的立場,但無法與中國這樣的經濟巨頭對抗。

馬哈蒂爾敦促東盟保持務實,關注自身經濟發展,而不是地緣戰略問題。

“中國是一個大市場。我們不能失去這個市場。”他説,“如果我們選邊站,我們要麼失去美國市場,要麼失去中國市場。”

馬哈蒂爾重申,東盟應該在日益加劇的中美緊張局勢中保持中立,包括在台灣問題上。馬哈蒂爾指責正是美國政府挑起了臺海摩擦。

“不幸的是,美國喜歡看到中國大陸和台灣發生衝突。對我們來説,沒有必要(捲入其中)。”他説。

馬哈蒂爾認為,美國允許高級官員竄訪台灣,是在挑釁中國。例如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臺後,中國大陸在台灣周邊舉行了軍事演習。

至於今年的美國大選,馬哈蒂爾預測,如果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勝選,這會讓東盟的外交形勢變得更加複雜,這也是東盟應避免選邊站的理由。

“他(特朗普)會首先考慮美國,讓美國重新強大起來。但那是他的事,那是他的國家。他可以做想做的事,但不要傷害其他人。”

馬哈蒂爾生於1925年12月20日,現年99歲,是馬來西亞任職時間最長的領導人,他曾分別以巫統領導人和土著團結黨領導人的身份兩次擔任馬來西亞總理:第四任(1981年至2003年)總理、第七任總理(2018年至2020年)。

2020年8月,馬哈蒂爾退出土著團結黨後,創立祖國鬥士黨。2022年11月,馬哈蒂爾及其領導的祖國鬥士黨競選失利。12月,他辭去了該黨主席職務,實際上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但他扔活躍在各種政治活動場合。

去年5月24日,馬哈蒂爾在東京出席駐日外國編輯協會活動,多次談到涉華問題。他特別提到,西方國家希望挑動國家間對抗,這與中國勸和促談形成了鮮明對比。他表示,戰爭並非解決問題的方式,各方更應該坐下溝通,而非採取斷絕外交關係或挑釁的方式升級緊張局勢。

他在那場講話中説:“西方列強似乎希望看到人們相互衝突,彼此開戰……但正是被(西方)指責做過很多錯事的中國人,成為促進和平的一方,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做到這一點。所以我們不應該讓自己被強權所操縱。”

馬哈蒂爾當時還説,馬來西亞希望同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然而,美國卻到處和人講:請對抗中國,請施壓中國,制裁中國……”

由《日本經濟新聞》主辦的第29屆“亞洲的未來”國際論壇23日至24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動蕩世界中的亞洲領導力”。

除了馬哈蒂爾,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在23日的論壇上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表示,隨著中國在經濟和軍事領域的不斷發展,中國是馬來西亞的一個重要鄰國。安瓦爾強調,馬來西亞沒有所謂的“中國恐懼症”,在他看來,中國“太近、太重要、太具有戰略意義,因此不容忽視”。

“我們將繼續接觸,並將美國視為重要盟友,同時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安瓦爾還表達了中美這兩個大國能夠“解決分歧”的期許,同時敦促美國“放棄保護主義,尊重競爭力”,並批評了美方在當前巴以衝突上的不作為。

【責任編輯:吳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