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傳統“煥新” 科技賦能 文旅融合 文博會上各地亮絕活兒

2024-05-25 17: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日前在深圳開幕,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的纍纍碩果在展會上得以充分展現。當前,旅遊業日益成為我國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産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徵的民生産業、幸福産業,文旅融合發展面臨新機遇、新挑戰,各地正將旅遊視為擴大內需和提振消費的主戰場,在此次文博會現場紛紛亮出吸引遊客的絕活兒。

發展文旅融合、農旅互促的幸福産業

近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因為一部影視作品《我的阿勒泰》成為很多人心中的“詩和遠方”,借著這波影視劇流量,新疆加大力度培育特色旅遊業態。此次,新疆參展團將阿克蘇地區拜城縣克孜爾石窟的一座模擬窟“搬”到了展會現場。觀眾不僅可以沉浸式觀賞克孜爾石窟壁畫,還可以通過電子屏查閱更多藏品資訊。

新疆參展團工作人員王逸向記者介紹,克孜爾石窟是龜茲文化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遺産。龜茲文化是世界上唯一融合了漢唐、古印度、古希臘、古波斯文明的文化綜合體,是絲路瑰寶。此次參展團將克孜爾石窟“帶”到展會現場,是為了向遊客展示新疆的多元文化。

展廳裏,以“龜茲寶寶”IP創作的“文創農産品”禮盒格外引人注目。禮盒中不僅有新疆本土的莎車巴旦木、吐魯番葡萄幹、伊犁西梅乾等農特産品,還有一個“龜茲寶寶”盲盒。工作人員介紹,“龜茲寶寶”的創作靈感來自克孜爾石窟的龜茲壁畫,選用了龜茲石窟壁畫中的形象、顏色及屈鐵盤絲的畫法,依託AI技術開發而成,“龜茲寶寶”IP也已被開發出近百款周邊産品。新疆展廳中還有許多以龜茲壁畫中的“飛天”元素創作的文創産品,這些充滿創意的周邊産品,讓古老的龜茲文化從冰冷的石窟墻壁融入現代人生活。

用文創産品激活文旅消費需求

用文創産品推廣當地文旅資源,激活文旅消費需求,是記者在很多展臺看到的巧思。

蘇州文投集團與蘇州絲綢博物館針對傳統服飾紋樣打造的“絲綢紋樣數字化創新應用”無疑是江蘇展區的一大亮點。觀眾在現場可以直觀欣賞到獨具特色的絲綢紋樣,這些紋樣源於數字採集的222件珍貴等級文物和2212片近現代絲綢樣本。經過數字化創意“二創”,紋樣的形狀、色彩等被巧妙地融入文創産品中。

本著讓傳統文化“年輕化”的願望,北京工藝美術集團專門為年輕人打造了新品牌“予尋”。北京展區的各類文創産品主打給年輕人“提供情緒價值”——展臺上的古風扇子,有的畫著芭蕉,題字“請勿蕉綠”,有的畫著青松,題字“放鬆一點”。北京工美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楊羽佳告訴記者,這些文創産品成功獲得年輕人的歡心,比如在藝術家蘇大有的作品“青花紋飾魚”基礎上二次創作的“摸魚”手機架已賣出幾千件。

該展臺最受矚目的“文房四寶”禮盒,據説是很多年輕人的第一件“文房四寶”。禮盒裏有兼毫毛筆、龍泉青瓷墨碟和水滴、花香墨,還配了裁成小塊的灑金宣紙和字帖。楊羽佳介紹,這套産品為年輕人省去了挑選的煩惱,也讓他們練習書法時更有儀式感。

城市文旅“出圈”帶動文創産品熱銷

文旅融合的深化,為文創産業帶來了全新發展機遇。同時,城市文旅“出圈”也帶動了當地文創産品的熱銷。在哈爾濱展區,一款做工精美的紙雕燈備受歡迎。工作人員王義告訴記者,這款紙雕燈是同系列文創産品中的明星,因為有著哈爾濱市市花丁香花和標誌性建築聖索菲亞教堂。

王義介紹,展臺上一款新品冰箱貼開展幾個小時已經售罄。這款冰箱貼不僅有遊客喜愛的聖索菲亞教堂、音樂廣場、哈爾濱車站等地標性元素,還有3個齒輪,旋轉其中一個齒輪,其餘兩個就可以跟著轉動。

因為“村超”而出圈的貴州,也借此次展會,推介當地的戶外旅遊産品。在“去露營”“喚醒自然力”“放肆去耍,享受山風細雨”標語下,戶外照明燈、驅蟲燈、帳篷、茶具、吉他一應俱全,描繪了一幅都市人嚮往的愜意戶外休閒景象。

其中,智慧靜音電吉他是用貴州當地的楠竹製作的。貴州震感娜塔莎樂器製造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李娟介紹,貴州正安被譽為“吉他之都”,生産的吉他遠銷海外。竹子有韌性,彈出來的聲音很透亮。竹吉他暢銷海外,也向外國人展示了中國特有的竹文化。

科技賦能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離不開科技的賦能。網際網路、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文旅領域的加速應用,為文旅消費帶來了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也推動文旅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準上實現融合。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展區,“西夏陵高沉浸式體驗空間”觀眾絡繹不絕。人們紛紛戴上VR頭顯設備,體驗穿越到千年前的西夏王朝的奇妙。

記者戴上設備後,仿佛置身賀蘭山下的沙漠中,遠處是行走的駝隊,一隻鷹在高空飛翔……跟隨數智人導遊慢慢走近陵墓,月城、陵城、陪葬的雕塑等一一映入眼簾。

新科動漫産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穆曉峰告訴記者,西夏陵已被確認為2025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項目。由於年代久遠,西夏陵的月城、碑亭、闕臺等建築都已損毀,遊客無法看到這座陵墓最初的風貌。然而在西夏陵高沉浸式體驗空間,人們可以身臨其境地探索和感受西夏陵的建築結構、藝術風格和歷史文化。據介紹,這款産品通過數字技術對西夏陵周圍環境實地全息掃描,在虛擬引擎上高精度還原了西夏陵千年前的面貌,從而將這片歷史遺跡“活化”了。

對於很多觀眾來説,來此次文博會參觀本身就是一次好玩的“旅行”。記者在開館前1個半小時到達文博會會場外,門口已經排起了近千人的長隊。90後張女士和妹妹一起,帶著女兒排在隊伍中。她告訴記者,自己是專門來展會“玩”的,她非常期待能在現場遇見越劇演員陳麗君和李雲霄,不過“見不到也沒關係,逛逛展會,嘗嘗來自各地的小吃,也很好玩”。

本報深圳5月24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吳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