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遇上”建築大師童寯 讀懂中國園林的文化脈絡

2024-05-25 12: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園林博物館館長楊秀娟在“曲折盡致——童寯的園林世界”展覽開幕式致辭。

1932年,一位32歲的青年建築學者在動蕩不安的年代,每週末前往江浙地區勘查江南園林,5年的時間裏遍訪江蘇、浙江兩省27個縣市,勘查研究109處私家園林。他獨自手摹步測,記錄下瀕臨凋零的中國園林,最終在1937年完成了手稿。

後來,手稿經歷了26年輾轉,終於在1963年正式發表,它是中國現代園林教育中不能繞開的《江南園林志》,是我國最早採用現代測繪和攝影來記錄、研究園林的專著。這位青年正是後來與梁思成、楊廷寶、劉敦楨並稱為中國近現代“建築四傑”的建築學家童寯。

近日,一場名為“曲折盡致——童寯的園林世界”展覽在北京中國園林博物館開幕。展覽邀請更多年輕人走進園博館,“青遇”童寯先生研究中的園林世界,讀懂中國古典園林背後的文化脈絡,了解一代代學者的接續傳承。

“曲折盡致——童寯的園林世界”展覽上展出童寯測繪圖手稿。

“曲折盡致”:拾起古典園林的歷史碎片

“參觀完展覽我感到非常震撼。”95後女孩于淼在北京建築大學風景園林專業讀研,這是她第一次如此完整了解童寯先生的生平和作品。在此之前,她只知道這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建築學者,《江南園林志》是她專業學習中的一本重要理論著作。

“他們畫的圖都非常規整,就像列印出來的一樣。”于淼感嘆,“從童寯手稿中,能看出老一輩學者對於學術的嚴謹,看出他對這個專業最質樸又真摯的熱愛。”

“曲折盡致——童寯的園林世界”展覽分為“建築巨匠”“園林赤子”“藝術寯才”三部分,通過近百件/套珍貴手稿、信件、測繪圖、老照片等展品,展現童寯在園林、建築、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在藝術、文學上的造詣。

中國園林博物館展陳部負責人邢宇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展覽的籌備歷時一年,由中國園林博物館、童寯紀念館和北京建築大學共同策劃,主要圍繞童寯的兩本書《江南園林志》和《東南園墅》,以及其他珍貴手稿展開。

《江南園林志》成稿于1937年,書中述及的一部分園林現已消失,因此,其測繪圖紙和照片等資料顯得尤為珍貴。

邢宇介紹,童寯先生“目睹舊跡凋零,慮傳統藝術行有漸滅之虞”。他當時正在國內知名的華蓋建築事務所工作,利用週末去江南地區研究和調查園林,拍照、測繪,“那個年代的相紙很貴,他沒有經費資助,完全靠自己的工資”。

展覽的主題“曲折盡致”,來源於童寯在《江南園林志》一書中提出的造園“三境界”之一:蓋為園有三境界,評定其難易高下,亦以此次第焉。第一,疏密得宜;其次,曲折盡致;第三,眼前有景。

“疏密得宜,指的是園子不能太緊湊,也不能太稀疏。曲折盡致指的是中國園林講究曲徑通幽,它不是西方古典園林那種幾何對稱的,所以得拐著彎去參觀,這是中國園林的特點。第三是眼前有景,就是你走到哪兒,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色。”邢宇説。

展覽以“曲折盡致”為主題,一方面是對造園的評價,另一方面也是童寯先生曲折人生的寫照。邢宇介紹,童寯先生天資聰穎,家學淵源深厚,後經歷戰亂,較為波折。

展覽中還佈置了許多巧思。展廳規模有限,不能把所有展品鋪在平面上,策展人製作了一個抽拉互動裝置。觀眾輕輕拉開,就能看到童寯在歐洲期間及回國後畫的西方建築和東方園林繪畫作品。

“我之前對童寯先生的了解就是建築學者,在園林領域有很深的造詣,通過展覽充分了解後,發現他在藝術上也有很深的造詣。”這給於淼帶來了新啟發——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多看藝術展覽,在藝術上有所積累。

接續傳承:成為中國園林事業的螺絲釘

北京建築大學建築學專業在讀博士鄭德昊參與了此次展覽的前期資料收集、整理工作。他與另一個博士劉寧對童寯的《江南園林志》及《東南園墅》進行梳理,整理出展覽所需的園林平面圖。“這樣的梳理也幫助我理清了園林發展的歷史脈絡。”鄭德昊説。

整理花費了大約半個月。“整理這些手稿時,我能明顯感覺到當時的園林建築工作者對於學術的嚴謹和細緻的態度,這讓我很受觸動。”鄭德昊説,童寯細緻嚴謹的治學態度對他産生了很深的影響。

鄭德昊今年26歲。出於熱愛,他大學選擇了風景園林專業,並在博士階段開始學習建築學。每次去新地點、見到新景觀,鄭德昊的第一想法就是去遊客服務中心拿一張平面圖,“我的研究領域是紀遊詩,對園林中的牌匾及提示語比較感興趣,也會對植物格外關注”。和朋友出去玩時,鄭德昊對園林的發展過程、名字由來等如數家珍,朋友很佩服,“相當於一個免費導遊”。

在鄭德昊看來,中國園林最大的魅力,在於其中的人文內涵。“中國園林實際上是傳統山水畫和山水詩的具象化表現,體現人與自然的交融。”

于淼最初選擇風景園林專業,則是覺得它非常有生命力。“它不是枯燥的設計,而需要考慮更多有生命的、變化的要素。”

“在人居環境的改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層面,園林景觀師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于淼表示,自己很喜歡中國古典園林。“一方面是因為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我認為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中國古典園林也體現著中國古人的居住觀、自然觀、宇宙觀,體現著中國人天人合一等傳統思想。”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中國園林博物館館長楊秀娟説,這場展覽和以往嚴肅的學術展覽不太一樣。“我們希望為觀眾呈現一場時代感強、有生命力的學術盛宴,更希望這是一場讓公眾看得懂、願意看的展覽,讓年輕學子獲得更多精神滋養。”

“我也希望自己成為中國園林發展事業中的一顆螺絲釘,通過自己的研究,為中國園林的發展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鄭德昊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余冰玥 文並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唐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