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跟著總書記看中國|讓文物活起來

2024-05-23 12:21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水準。”2023年5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前往陜西途中,考察運城博物館時強調。

“總書記與我們邊看邊交流,夏縣師村遺址的石雕蠶蛹、東莊彩陶盆、倗國墓荒帷……每件文物他都看得特別仔細。”這份重視讓時任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衛龍覺得責任重大。

山西運城,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裡孕育出了中國最早的農耕文明。傳説,舜帝曾經在運城鹽湖的岸邊,手撫五弦琴,吟唱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歌謠《南風歌》。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2024年春節後,在瑯瑯書聲中,運城市人民路學校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走進博物館,讓文物説話,讓歷史説話,讓文化説話。

運城博物館現有藏品35000多件,其中珍貴文物675件(套)——距今約4500萬年的“世紀曙猿”化石,把高等靈長類動物的起源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動搖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斷;出土于西陰遺址的石雕蠶蛹,距今已有6000多年,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蠶蛹形象;距今約6000年的東莊彩陶盆如今仍然色澤鮮艷,體現了高超的制陶工藝;東漢《建寧殘碑》的出土填補了山西地區無漢碑的空白……

“我們要有理有據地向世人證明,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傳承至今而沒有中斷的文明。”面對學生們求知的眼神,衛龍的話語鏗鏘有力,“博物館是以文物作支撐,進行收藏、研究、闡釋、展示、教育的重要場所,我們一定要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做好文物的保護利用工作和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工作。”(董童)


【責任編輯:趙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