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歐洲三國同日承認巴勒斯坦國,將産生哪些影響?

2024-05-23 05:21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白雲怡 范安琪】22日,挪威首相斯特勒、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愛爾蘭總理西蒙·哈裏斯分別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我有信心,未來幾週將有更多國家與我們一起邁出這重要的一步。”愛爾蘭總理哈裏斯在當天舉行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這樣表示。

歐洲三國在同一天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背後有哪些考量?又會對當前中東局勢的走向和巴以問題的解決産生哪些影響?《環球時報》22日採訪多名專注于中東和歐洲事務的專家,他們分析認為,歐洲多國的外交決定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對提升巴勒斯坦的國際地位,尤其是防止巴以問題被邊緣化具有積極意義。這一外交宣誓也將産生“示範效應”和“連鎖反應”,未來在該問題上站在美國立場的國家將會進一步減少,西方內部在巴以問題上的分裂也將加劇。不過,專家同時認為,國際社會的壓力恐難以改變以色列的一意孤行和在加沙的既定軍事部署。

為何是這一時間節點?背後有哪些考量?

“這是歷史性的一步。”西班牙媒體《日報》22日這樣評論西班牙政府當天的外交決定。“西班牙人民能高昂著頭,心安理得地説,他們站在了歷史正確的一邊。”該國首相桑切斯當天表示,這一決定反映了大多數西班牙人民的意願,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民眾拖欠的“歷史債務”已有幾十年之久,“是時候把言語轉化為行動了。”

另據媒體公開報道,挪威首相斯特勒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挪威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決定將於5月28日生效。這一決定已通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當局。與此同時,挪威也將支援給予巴勒斯坦聯合國正式會員國地位。

“至少在外交層面上,2024年5月很可能作為相當成功的月份載入巴勒斯坦史冊。”“德國之聲”評論稱,在多個歐洲國家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之前,聯合國大會就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支援巴勒斯坦入聯,並賦予巴勒斯坦在聯合國以更多的權利和特權。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劉中民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洲三國在這一時間節點同時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背後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不久前聯合國大會圍繞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的投票,在聯大層面通過,但在安理會層面被美國否決。這顯示出支援巴勒斯坦建國是國際社會的一種普遍願望,雖然此次在聯合國層面未能實現,但它推動了一些國家以雙邊的形式承認巴勒斯坦國。

他表示,第二大原因是新一輪巴以衝突把正在被邊緣化的巴以問題再次帶回到中東局勢的中心。隨著衝突愈演愈烈,大多數國家意識到,只有實現“兩國方案”,才能找到地區長期安全的出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劉作奎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此輪巴以衝突爆發伊始,歐洲對此的態度就是分裂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希望歐洲在巴以問題上保持“一個聲音”,但很快遭到了強烈反彈,並被認為是“完全跟著美國的立場走”。他認為,此次歐洲三國作出這一外交決定,均是出於各自的國家利益、外交原則、歷史傳統和各自國內的民意,既有對巴勒斯坦人道主義狀況的擔憂,也有對歐洲自身社會安全的考量。

“德國之聲”分析認為,西班牙與許多阿拉伯國家,尤其是在馬格裏布地區的阿拉伯國家以及土耳其保持著良好關係。在過去許多年裏,西班牙在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之間逐漸確立了“受人尊敬的斡旋者地位”。而自加沙衝突爆發以來,愛爾蘭一直是巴勒斯坦的堅定支援者,這一立場也受其自身歷史影響,因為一些愛爾蘭人將猶太人遷徙至中東地區與英國新教徒在愛爾蘭北部定居作類比。相比于這些國家,德國等一些歐洲國家則在巴以問題上的表態更加“謹慎”,雖然與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保有聯繫,但只有在以色列承認巴勒斯坦國之後才願意承認其國家身份。

將産生“示範效應”和“連鎖反應”

歐洲三國同時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將對加沙局勢和國際社會産生哪些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田文林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洲三國的外交決定和表態,顯然對提升巴勒斯坦國際地位、防止巴以問題被邊緣化有正面積極作用。

“當前巴勒斯坦之所以任人欺淩,和不能建立自己的國家、不能加入聯合國、無法通過國際法維護自身利益密切相關。更多國家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加之聯大通過涉巴勒斯坦入聯決議,都將有利於以‘兩國方案’為基礎政治解決巴勒斯坦問題重新納入到國際議程中去。”他表示,從近期國際社會態度的變化來看,巴勒斯坦問題正重新受到國際的關注,這對巴勒斯坦最終完全成為一個國家行為體將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

不過,田文林認為,歐洲三國的表態對當前加沙局勢走向的影響可能較為有限,以色列很難改變既定的軍事部署。“現在看來,國際壓力難以改變以色列的一意孤行。以色列現在連美國的話都不完全聽,遑論歐洲國家。”

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永彪認為,歐洲多國的最新表態顯示出,未來或將有國家,包括西方國家,在巴以問題上不再站在美國的固有立場上。以色列單方面的軍事行動導致的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正在引發更廣泛的不滿和擔憂,這也意味著巴以問題或將迎來一個“糾偏”的過程,“過去這些年來,由於美國固有立場導致的被傾斜的天平,正在被更多更大的民意逐漸糾正。”他對《環球時報》表示。

他認為,挪威、西班牙、愛爾蘭都是發達國家,也是在國際上較有發言權的國家,他們的表態會對以色列形成一定的輿論壓力,也可能會在國際層面引發“示範效應”和“連鎖反應”,在包括拉美、非洲、伊斯蘭國家內掀起一股新的支援巴勒斯坦的浪潮,推動更多國家承認巴勒斯坦作為主權國家並支援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的正式成員國。

據半島電視臺此前報道,除挪威、西班牙、愛爾蘭外,斯洛維尼亞和馬爾他也有望在近期宣佈承認巴勒斯坦國。屆時,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歐盟成員國數量將會增至12個。

不過,劉中民對《環球時報》表示,歐洲多國的最新表態雖然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也將為巴勒斯坦建國創造更有利的國際法基礎和國際輿論環境。但從現實來看,巴勒斯坦距離成為一個事實上的主權國家恐怕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真正的建國並不單單靠外部的承認,而是需要有穩定的領土,要建立獨立的可以治理國家的政府,擁有自己的軍隊,解決內部事實上的分裂局面,這樣才能有完整意義上的主權。”

西方內部在巴以問題上的分裂正在加劇

多名專家分析認為,歐洲多國在巴以問題上的最新表態也顯示出,西方內部在巴以問題上的立場分裂正在加劇。

“西方內部對巴以問題的分裂態度還在繼續加劇。不僅歐洲和美國的立場不同,歐洲內部各國的態度也有溫差,甚至每個國家內不同政黨的想法也是分裂的。”劉作奎對《環球時報》分析認為,歐洲在巴以問題上最終可能分為三派,“承認巴勒斯坦國派”“不承認派”“靜默派”。但無論如何,此次歐洲三國共同表態像是“撕開一個口子”,未來一定會有更多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

田文林則認為,當前阻礙巴勒斯坦維護其合法權益的最大障礙依然是美國和以色列。“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大國和西方陣營的領頭羊,美國反對巴勒斯坦地位的提升,會使其他國家的表態在實際效果上打一個折扣。但可以看出,歐洲和美國在中東問題上的分歧和溫差正在加大,甚至漸行漸遠。”

多年以來,巴勒斯坦建國進程受阻,但巴勒斯坦作為一個國家已得到廣泛承認。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宣佈巴勒斯坦建國,並先後得到130多個國家承認。

【責任編輯:李平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