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持續推進,如何更好便利掃碼消費?

2024-05-23 05:14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 題: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持續推進,如何更好便利掃碼消費?

新華社記者張千千

京東支付日前宣佈,消費者可以用京東金融App掃微信收款碼進行支付消費。擁有龐大活躍用戶基礎的兩家平臺合作,是我國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的又一新進展。

近年來,我國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持續推進,技術規範落地實施,簡化支付流程,助力支付行業高品質發展。未來如何進一步打破服務壁壘,擴大生態開放,便利百姓掃碼消費?

在河北省邯鄲市一家便民市場,消費者在掃碼支付購買蔬菜。新華社記者王曉 攝

縱觀我國移動支付,普及率已達86%,居全球第一,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進金融普惠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此基礎上,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的持續推進,能夠有效整合紛繁複雜的碼牌,允許消費者使用多種不同的支付App,掃同樣的碼牌進行支付,提升便利性。

“加快推進支付領域互聯互通,既有助於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也是服務實體經濟、踐行‘支付為民’理念的重要體現,有助於保護消費者選擇權、提升消費者體驗,促進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高品質發展。”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説。

2019年底,網聯在寧波落地首筆互聯互通交易,並於2020年1月在杭州完成首筆銀行與機構間央行標準化條碼互聯互通驗證。

自此,我國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持續推進。目前,中國銀聯推出的雲閃付App已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多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微信支付已與包括工、農、中、建、交、郵儲在內的近30家銀行、三大電信運營商旗下的錢包App等實現條碼支付互聯互通……

在跨境支付方面,支付寶、財付通推出“外包內用”支付方案,支援部分境外電子錢包在國內直接掃支付寶、微信碼牌進行支付。

北京香格里拉飯店內擺放的支付寶、微信支援使用境外電子錢包和境外銀行卡標識。新華社記者張千千 攝

支付領域的互聯互通,既需要制度規範、標準統一,也關乎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

當前,相關技術規範已經出臺,成為互聯互通的制度保障。2021年底,中國人民銀行發佈《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規範》,在切實保障用戶資訊與資金安全前提下,規定了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的編碼規則、報文要素、安全要求等內容。

著眼數據安全,在移動支付發展過程中,由於各機構條碼一度不能通用,聚合支付應運而生。聚合支付服務商往往沒有支付業務牌照,但實際上從事了一些支付業務,産生一定風險隱患。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王劍表示,持牌支付機構在交易規範、安全技術、數據保護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的推進,有助於風險資訊的識別、共用和防範,提升了移動支付體系的安全性。

顧客使用移動支付。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 攝

展望未來,董希淼認為,雖然近幾年來條碼支付互聯互通實現快速發展,但整體來看仍然滯後於市場需求,市場佔有率最高、用戶群體最大的支付寶與微信支付並未真正實現互聯互通,銀行支付與非銀行支付互聯互通仍然存在障礙。

今年5月1日起,《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此前曾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條例強調維護公平競爭秩序,有利於指導頭部支付機構發揮好“頭雁”作用,更加注重行業利益、社會利益與公眾利益,帶頭維護公平競爭,推進互聯互通,擴大生態開放。

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從制度和技術角度出臺更多針對性措施,加強對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的引導和保障;支付機構應提高認識,加強推進;各地應打破地方保護,破除支付壁壘,助力在全國範圍內實現支付互聯互通。同時,還應加快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豐富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安全、便利的支付選擇。

【責任編輯:李平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