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法式鵝肝、魚子醬……小縣城的“隱藏款”土特産“藏”不住了

2024-05-21 07:14

來源:央視財經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今年初,黑龍江文旅大火,國內南北省份互贈特産帶動了多款土特産走俏。和以往的土特産不同,有些土特産往往不被公眾熟知,很多甚至連當地人都不知道,原來在自己家鄉的小縣城,還隱藏著這樣的大産業。這些土特産被人們親切地稱作“隱藏款”土特産。

全球45%法式鵝肝産自中國

小縣城隱藏世界美食

鵝肝,在中國的飲食圖譜裏並不陌生,滷水鵝肝是潮汕地區的一道知名滷菜。不過要是提到“法式鵝肝”,可能很多人會聯想到“法國”“高級西餐廳”等關鍵詞。

實際上,現在全球45%的法式鵝肝産自中國。人們吃到的鵝肝,很可能就産自安徽省的霍邱縣。在霍邱縣,引種于法國的朗德鵝養殖和加工製造企業共有100多家,年生産鵝肥肝5000噸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鵝肥肝生産基地。

今年年初,在網路“土特産摸底”中才廣為人知的安徽霍邱土特産“法式鵝肝”,實際上已經在中國默默發展了二十多年。當時,胡建遠從山東的一家法國投資企業中引進來。

從摸索養殖培育到産品推銷,胡建遠學著註冊公司、註冊商標,霍邱鵝肝也有了自己的品牌,並開始一步步走向全國市場。

在今年春節哈爾濱文旅引發的這輪土特産網路熱潮裏,全國各地自亮家底,“霍邱鵝肥肝”從眾多土特産中脫穎而出。“高大上”的食材和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形成強烈的“反差萌”。霍邱鵝肥肝也借著網路流量,迎來了“出名”的機會。

中國畜牧業協會水禽分會會長 胡建遠:我們的鵝肝知名度快速提升,銷售也增長30%以上。

最近幾年,霍邱鵝肝的産業鏈不斷延長。除了銷售鮮鵝肝,他們還開發出紅酒鵝肝、玫瑰鵝肝等十多個熟食品種和口味,繼續將流量變銷量,讓隱藏款變成爆款。

全球60%魚子醬來自中國

年産量高達260噸

魚子醬是一種多用於西餐的高端食材,由鱘魚的魚卵加工做成。以前魚子醬大部分産自法國、比利時等國家,但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魚子醬生産國和出口國,每年産量約260噸,供應著全球60%的市場。

其中四川雅安天全縣一家魚子醬生産企業在2023年生産了60噸魚子醬,佔全國産量的23%,這個産業源於這家企業在十幾年前的鱘魚養殖。

在當地農業部門的幫助下,企業在不斷試錯中積累經驗,當地也拿出資源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援,同時創新推出“共用魚池”的發展模式。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農業農村發展中心主任 彭繼林:“共用魚池”主要是村集體經濟組織籌集資金,按照企業的標準修建魚池,將魚池返租給企業使用。村集體經濟組織每年可以從企業中取得投入資金8%左右比例的分紅。

産銷總量全球第二

貴州小縣城變身“世界抹茶超級工廠”

在今年火熱出圈的還有一種農特産品——抹茶。在貴州銅仁市江口縣一個城鎮人口不到十萬的小縣城,建有全球最大的單體抹茶精製車間,銅仁更是有“世界抹茶超級工廠”的稱號。

現在江口縣的抹茶産銷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産銷總量全國第一、全球第二。開年的頭一個季度,一家工廠的訂單創歷史新高。最近接到的訂單有兩百多噸,訂單生産出來後將會發往國內的30多個城市,以及海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銅仁是如何把抹茶發展成面向全球銷售的大産業呢?這源於十幾年前有客戶專門到這裡尋找抹茶原料。

要想做出好的抹茶,先得種出符合要求的茶葉。當地農業農村局專門成立了農業技術專家團隊,到各個茶園種植基地,從選種到種植、管護,全鏈條教授技術。

2016年,當地茶企開始組建專業的研發團隊到國外學習。一邊將學成的技術進行應用,一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發突破,最終研製出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抹茶生産線。

現在除了生産抹茶,銅仁市也開始探索抹茶産品全産業鏈的打造。由政府搭建合作橋梁,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保障抹茶産量,輻射帶動全省22個縣區的61家涉茶企業以及10萬名茶農抱團發展。

【責任編輯:趙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