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聚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圍湖造地、圈水養殖……鄱陽湖水域非法矮圍何時休?

2024-05-19 00:11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南昌5月18日電 本應完成治理的非法矮圍仍清晰可見、本應禁捕的水域依然盜捕橫行、本應波光粼粼的湖面變成了農田牧場……

“新華視點”記者日前隨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江西省鄱陽湖區南昌、九江、上饒等地調查發現,鄱陽湖水域非法矮圍治理流於形式,大量非法矮圍仍在威脅著鄱陽湖的保護修復。

非法矮圍依然可見

矮圍,通常指湖裏築起的矮壩。它把一片水域圍起來,或是圍湖造地用於耕作,或是攔水築塘用於捕撈養殖。矮圍會阻斷河湖水系連通,影響湖區水質。

2020年8月,國家有關部門要求開展長江流域非法矮圍專項整治,對重點水域內非法設置的用於捕撈、養殖的矮圍開展清理取締,做到全面排查、應清盡清。

然而,記者5月14日隨督察組前往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發現,雖然近期鄱陽湖水位大幅上漲,但通過無人機航拍發現,大量本應在2021年4月基本清理完畢的矮圍堤壩仍清晰可見。

4月9日,督察組在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非法矮圍(無人機航拍)

非法矮圍治理流於形式,是當前鄱陽湖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記者從督察組了解,在長江流域非法矮圍專項整治中,鄱陽湖水域是由鄉鎮和縣級政府自行上報區域內非法矮圍情況,再由省級相關部門督辦開展集中整治。

“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部門對上報範圍之外的矮圍實施鑒定排查。從這次督察暗查的情況看,還有很多非法矮圍依舊存在。”督察組成員説。

今年4月督察組暗查時,面積約2000畝的鄱陽縣朗埠圩正在外排養殖尾水,監測結果顯示水質為劣Ⅴ類。已經整治銷號的九江共青城市紅星圩內依然有養殖行為,還投糞用於肥水。督察組暗查後,地方再次排查,又發現了44個用於水産養殖的非法矮圍。

據介紹,目前鄱陽湖水域還有大量矮圍有待排查、整治。

專家表示,矮圍阻斷了天然的河湖連通,人工養殖使得周邊水域水質污染嚴重;今年“五一”期間,大雨過後、湖水大漲時,這些污水流入湖中,直接影響水體品質。

圍湖造地危害水體品質

水法明確規定,禁止圍湖造地。2021年11月,國家有關部門關於加強長江經濟帶重要湖泊保護和治理的指導意見明確,禁止圍湖造地,有序實施退地退圩還湖。

記者與督察組一起前往南昌縣大沙坊附近看到,一些圍墾的土地雖然已經被鄱陽湖水覆蓋,但此前耕作的痕跡依然明顯,大量建築垃圾被用於填充連接矮圍和岸邊堤壩的道路。

4月15日,督察組在南昌市新建區與南昌縣交界的沙叉河水域拍攝到的畫面,灘塗濕地被圍墾用於商業草坪種植,大部分春季草坪已經出售並交付。(無人機航拍)

“這些都是用來種植商業草坪的土地,在我們前期暗查時,鄱陽湖水位還沒有上漲,這上面的草皮非常清楚。”督察組成員説,這樣的情況在當地還有不少。

2021年,上饒市余幹縣將塘背圩內857畝湖泊水面疏幹、填土後變為農田;南昌縣磨盤洲矮圍應退田還湖,但圩堤被重新封堵,矮圍內2500畝湖泊灘塗變為農田……

大量用於耕作的圍墾地不僅導致湖區水域面積大量縮減,而且也是鄱陽湖的重要污染源。

近年來鄱陽湖總磷濃度一直未達到湖庫Ⅲ類水標準。督察組調查顯示,2023年,湖區18個國控斷面中僅5個總磷濃度達標;9個斷面總磷濃度同比不降反升,最高上升39.6%。

在南昌縣、永修縣,湖區圍墾的農田田埂現場,廢棄農藥包裝隨處可見;監測結果顯示,農田溝渠水總磷濃度超湖庫Ⅲ類水標準3倍至13倍。當地一些種植大戶表示,一直都在施用化肥,並沒有採取什麼減量措施。

4月18日,督察組在上饒市余幹縣狗尾洲洲灘發現,有大量牛群在洲灘圍墾地上放養。(無人機航拍)

此外,記者在湖區的一些圍墾地看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環境保護條例》中封洲禁牧的規定沒有得到嚴格執行,仍存在不少畜牧養殖行為。

“我們暗查時看到,洲灘濕地還存在畜牧養殖問題,糞便成堆、污水橫流。這些污水沒有經過專業處理直接排放到湖中,對水體品質危害很大。”督察組成員説。

禁捕落實不到位 連累“國寶”江豚

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作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貓”,僅分佈于長江中下游幹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區域。

“我們看到了江豚,卻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樣子。”督察組成員指著一張航拍的照片説,“這是一頭被困于油污區域的小江豚。”

3月24日,督察組在江西九江港星子港區沙山作業區綜合碼頭建設現場拍攝到的畫面(無人機攝影截圖)。經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判定,被困油污之中的是一隻幼年江豚。

這是督察組3月底在江西九江港星子港區沙山作業區綜合碼頭建設現場拍攝到的畫面。此處距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僅2.7公里,施工應避開3月至6月魚類繁殖期。

然而,督察組成員3月底暗查時發現,該綜合碼頭建設工程正在違規進行疏浚作業,疏浚産生的泥沙將部分岸邊水域吹填成陸地。3月22日和24日,疏浚船隻兩次發生漏油事故,建設單位未採取應急處置措施,放任油污污染周邊湖面。

據了解,2022年至2023年,鄱陽湖內發現有5頭江豚死於漁網和魚線纏繞,佔這兩年已統計死亡江豚數量的20%。

“受傷”的江豚背後,是地方對重點水域禁捕要求落實不到位。

2019年江西省主管部門明確鄱陽湖禁捕範圍為湖體水線及五河干流入湖口以內水域,但是2021年4月公告的拐點坐標中,部分矮圍集中區域未劃入禁捕範圍。

今年3月底,督察組成員在九江市廬山市湖區暗查時發現,有人數較多的盜魚團夥,在面積1萬畝的長湖圩內,使用拉網、電魚等方式非法捕撈。

長江大保護,功在當下,利在韆鞦。如何將生態紅線轉化為生態紅利,關鍵還在地方政府。

日前,記者在鄱陽湖部分問題突出的水域看到,有些整治工作已經開始。一些圍墾地上的非法建築正在拆除,大批牛群正重新返回陸地,圍墾地上的種植物正在清除中。

專家建議,通過此次督察,當地相關部門應當在鄱陽湖重點水域對非法矮圍問題開展集中排查整治工作,有效解決鄱陽湖保護修復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實現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的雙向促進。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劉開雄、閔尊濤

【責任編輯:劉維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