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這些地方憑啥“出圈”?看看TA們遞出的新名片

2024-05-18 15:4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年來,各地加大對旅遊基礎建設的投入,推動旅遊服務的升級,挖掘地方旅遊資源。

匯聚多方資源  

打造地方旅遊新名片

高鐵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將黃山、池州、安慶、宣城等城市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大型的旅遊經濟圈,還與南京至安慶高鐵、杭州至南昌高鐵聯接,直接把遊客送到了九華山和黃山大門口。

青海省正在建設的旅遊專用公路——青海湖旅遊專用公路(I期)工程全長大約121.3公里,後期將和西環線對接,組成環湖專線公路。

高品質創建青海湖示範區,青海省正在推進茶卡鹽湖、金銀灘-原子城5A級景區創建,培育發展生態觀光、冰雪旅遊等旅遊業態。

“運河”沿線  

文旅融合促發展

一條大運河,橫跨了北京、天津等8個省級行政區,曾經聯通了不同地區的往來。如今,大運河,更成了文化交流的載體、旅遊的紐帶,帶動了沿岸經濟發展。

這兩天在江蘇揚州,“運載韆鞦——新時代大運河考古重要成果展”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開展,來自大運河沿線八省(市)的240余件(套)最新考古出土文物集中亮相。

如今揚州古運河水上游火爆"出圈",遊客如織,爭相坐上古色古香的畫舫裏,一邊聽講解,一邊欣賞運河兩岸風光,成為認識揚州、了解運河的最新旅行方式。

圍繞運河沿線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近年來,沿岸各地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內容,推動整個大運河流域的旅遊一體化綜合體驗。無錫清名橋畔運河兩岸儘量保存原生態風貌,匯聚成了這裡獨特的運河水鄉文化。淮安勾畫“産業、文旅、生態”三張畫卷,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相互促進。宿遷等文化地標陸續"上新",古老的“黃金水道”煥發出新的活力。

景區是旅遊業發展重要基礎

旅遊景區,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旅遊創收、旅遊就業的重要渠道。

目前我國已建成A級旅遊景區1.57萬家,其中5A級旅遊景區339家。全國A級旅遊景區的縣域覆蓋率由2012年的73%提升至2023年的93%,旅遊景區成為旅遊發展和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2023年,全國A級旅遊景區直接就業人數超過160萬人,帶動就業總數超過1000萬人。(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唐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