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推動成渝區域交通一體化進一步發展——有關部門負責人解讀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

2024-05-18 00:16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日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標準體系》印發。標準體系有何特別之處?對推動兩地經濟社會發展有何意義?17日,在交通運輸部舉行的專題新聞發佈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以標準體系推動區域交通融合拓展

“發佈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目的是構建‘1+3+N’的區域標準化協同體系,以標準提升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發佈會上,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説。

今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步入第五個年頭,區域合作進入了聚力推進、深度融合的新階段。

徐文強介紹,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突出了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運輸服務一體銜接、運作管理協同聯動三方面需求,共佈局了50項重點標準,包括兩地聯合立項、共同制定、協同發佈的區域性地方標準28項;鼓勵先行先試、強化實施應用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22項。

談到以標準提高綜合交通網建設品質,徐文強表示,將加快山區高速公路改擴建標準制定,完善山區水上旅遊航道建設標準,完善大水位差直立式碼頭設計標準。同時,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規範等標準制定,加強毗鄰地區公交服務等標準供給。

“以標準促進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徐文強説,將加快集裝箱多式聯運運單和集裝器具迴圈共用等標準制定,加快冷鏈、危貨等電子運單標準制定,推進貨物水水轉机作業等標準制定。

如何以標準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徐文強表示,將研究高速公路智慧化、內河碼頭自動化等標準,統一汽車充換電設施和加氫設施運營服務標準,服務智慧公路、智慧港口建設,推動交能融合,鼓勵發展無人駕駛和低空經濟。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組織,加快重點標準供給,適時動態優化調整完善標準體系內容,不斷增強標準創新活力。”徐文強説。

以標準體系助力交通一體化走深走實

推動交通一體化發展,川渝兩地具備良好的標準化合作基礎。

成渝中線高鐵、成渝高速擴容改造加快推進,在建和已建川渝間省際高速公路通道21條;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建設全面提速;重慶中心城區與成都都市圈城市軌道交通、地面公交實現“一卡通”“一碼通”,兩地300多個汽車客運站、1123條線路實現聯網售票……

“兩地以標準為引領,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落地實施了一系列智慧、綠色重大項目,在運作管理協同聯動方面開展了重點工作試點示範,積極助力成渝交通一體化走深走實。”重慶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副主任郝祎説。

此前,圍繞成渝智慧高速“是什麼”“建什麼”“怎麼建”以及“怎麼用”,兩地共同發佈了《智慧高速公路》系列區域性地方標準。如今,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的發佈又將對推進交通運輸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

“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充分考慮了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以及智慧化技術在運輸服務中的重點應用需求。”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胡洪波表示,成渝綜合交通標準體系在促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提升運輸服務品質效能、數智賦能交通高效治理等方面,將起到積極的助力作用。

“我們將繼續與重慶攜手共進,將新技術、新模式融入區域標準建設,推動成渝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更加智慧、便捷、高效。”胡洪波説。

以標準體系服務國家戰略發展

標準,對於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具有重要作用。要更好服務區域重大戰略,必須堅持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協調互補,構建協調統一的標準體系。

“針對四川、重慶兩地地勢起伏、水網密集等環境特點,我們納入了山區大斷面隧道、大水位差直立式碼頭設計等區域性地方標準需求,形成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的有效補充。”徐文強説。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司副司長柳成洋介紹,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圍繞智慧交通、大數據應用等領域,已發佈9項區域協同地方標準。此外,京津冀發佈涉及交通、生態環境等多個領域的區域協同地方標準86項;長三角在數字政府、交通等領域制定區域協同地方標準36項;粵港澳大灣區公佈183項“灣區標準”。

近年來,交通運輸部也在不斷強化標準體系頂層設計。徐文強介紹,“十四五”以來,交通運輸部相繼制定了綜合交通運輸、智慧物流、安全應急、綠色低碳等重點領域標準,截至2023年底,交通運輸現行有效國家標準908項,行業標準3145項,地方標準2405項。“交通行業各項工作基本實現了‘有標可依’,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打下了堅實的標準基礎。”徐文強説。

新華社記者葉昊鳴

【責任編輯:劉維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