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超長期特別國債來了,如何發行?有何影響?

2024-05-18 00:15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備受關注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提上日程。17日,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一期)啟動招標,期限為30年,招標總額為400億元。

今年1萬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如何安排?有何影響?記者採訪了專家和業內人士。

今年如何發行?安排有何用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超長期特別國債具體怎麼發行?緣何這樣安排?

根據財政部發佈的通知,今年擬發行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期限分別為20年、30年和50年,發行期數分別為7期、12期、3期,總共22期,付息方式均為按半年付息。

“這次國債期限設計科學,考慮到了超長期特別國債對應建設項目的實施週期,切實保障‘兩重’項目長期資金需求,同時也結合了債券市場需求。”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監敖一帆説。

“其中,20年期國債為今年首次發行,有利於構築更加完善的國債收益率曲線,發揮定價基準功能,完善利率傳導機制,提升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中國工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王海璐説。

發行時間方面,將從5月中旬持續至11月中旬。其中,3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最先在5月17日發行,2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最先在5月24日發行,5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最先在6月14日發行。

“可以看到,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安排平穩有序。”王海璐説,持續約6個月的發行節奏較為緩和,供給間隔較長,有助於維護債券市場平穩運作。

首期發行情況如何?對市場影響幾何?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首期債券順利發行,各方積極做好多項準備工作。

作為超長期特別國債的首發場所,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已著力做好國債發行支援工作,包括對公司運營維護的財政部政府債券發行系統進行密切監測、對所涉及的運作系統進行全面檢視、進行發行業務全流程模擬驗證等。

“工商銀行作為國有大行和國債甲類承銷團成員,將充分發揮自身資金、渠道、人員、專業優勢,積極做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承銷和投資工作。”王海璐説。

在利率水準上,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利率通過國債承銷團成員招投標確定,隨行就市。17日最新出爐的招標結果顯示,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一期)的票面利率為2.57%。

“市場認購熱情高漲。”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投資者對超長期特別國債有著相對積極的認購意願。

當前,市場對於長期限國債配置需求旺盛。在王海璐看來,作為長期資産,超長期特別國債符合當前市場需求。本週啟動發行後,將對提升債券供給、促進債券市場供求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採取何種發行方式?個人可否購買?

記者了解到,今年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均為記賬式國債,將採用市場化方式,全部面向記賬式國債承銷團成員公開招標發行。

需要提示的是,老百姓日常購買較多的主要是儲蓄式國債,這類國債具有較為穩定的收益特性,比較適合尋求穩定、長期回報的個人投資者。而超長期特別國債屬於記賬式國債,這類國債可以上市交易,流通性較高,交易價格會根據市場情況波動。

當前,個人能否購買超長期國債,也受到一些公眾關注。

業內人士介紹,從機制上來講,超長期特別國債與一般記賬式國債相同,個人投資者不能通過發行系統直接參與招標購買,但理論上可以在交易所市場或商業銀行櫃檯市場開通賬戶,購買和交易超長期特別國債。

然而,考慮到超長期特別國債期限較長、收益率波動等因素,預計商業銀行將結合市場風險特性和國債傳統認購人群的風險偏好,統籌安排合適的券種通過櫃檯向個人銷售。記者向一些銀行網點詢問個人認購超長期特別國債的事宜,得到的答覆為具體認購時間還需等待確認。

有專家提示,如果後續商業銀行選擇了合適的券種向個人銷售,個人投資者也需根據自身情況考慮是否認購,建議投資者最好具備一定的投資經驗和市場分析能力。

資金如何管好用好?有哪些積極作用?

國債資金籌集之後,後續如何管好用好,尤為關鍵。

據了解,下一步,財政部將在做好發行工作的同時,加強中央和地方資金、存量和增量資金統籌,與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形成合力,提高資金整體效能。結合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實際,研究建立監管機制,加強對資金分配、下達和使用的全過程監管,確保規範、安全、高效使用。

關於資金使用方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此前介紹,將重點聚焦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人口高品質發展、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方面的重點任務。

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今年我國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既利當前、又惠長遠,不僅可以拉動當前投資和消費,還能打下長期高品質發展的基礎。

“超長期特別國債由中央政府發行,部分資金由地方使用。資金使用見效後,在對經濟社會發展産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有助於優化政府債務結構、優化地方財政空間。”羅志恒説。

新華社記者申鋮

【責任編輯:劉維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