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向“新”逐“綠” 城市更新繪就美麗中國新圖景

2024-05-17 20:21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用舊報紙製作成服裝;用垃圾袋和快遞盒硬紙板製作一個帽子;用瓜子殼、硬卡紙、扭扭棒做成手辦玩具……上海虹口區豐鎮第一小學的學生們,正興奮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宣傳弘揚“無廢”理念、健全“無廢城市”建設體制機制、加快推動城市綠色低碳轉型……城市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中心,也是能源消費的主體。近年來,各地加快推進“無廢城市”、綠色城市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讓優美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建設美麗城市。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準,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強化城際、城鄉生態共保環境共治。

業內人士表示,城市更新應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將城市更新與綠色城市建設相結合,將城市物質環境的綠色更新與城市社會軟環境的綠色重構相統一,實現功能複合、健康宜居、安全韌性的城市更新模式。

——從單體建築到整體區域,城市能耗不斷“做減法”。在重慶南岸區廣陽島,有一座與綠水青山融為一體的生態覆土式博覽建築——大河文明館。即使不開燈,室內依然很亮堂;無須開空調,依然感覺很涼爽。

重慶市綠色建築與節能專家庫規劃與建築專家賴新介紹,在適應氣候特徵和場地條件的同時,通過設計最大幅度降低建築供暖、空調、照明需求。同時提高能源設備與系統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適室內環境。

建築的能耗越低,排碳量就越少。能節能降耗的建築非個例,數據顯示,城鎮新建綠色建築面積佔新建建築的比例超過90%。

推動建築綠色化是降低建築能耗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各地不斷推進綠色建築從單體建築向整體區域擴展。今年1月,北京亦莊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一批城市和産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名單,通過加強技術研發、強化基礎設施協同增效、推進生態治理和擴容增匯協同等舉措,力爭形成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從生産線到産業園,城市綠色産業不斷升級。在浙江金華開發區首家“零碳工廠”內,一套套自動化的生産線正不斷運轉,工作人員身穿白色工作服,在明亮的金屬管道之間實施監測與維護。

“我們從原料生産到廢棄物處理全生産過程碳排放量為零。”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底,建設完成光伏發電項目,實現了電力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産業園區多點“含綠量”,經濟發展更有“含金量”。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打造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節能低碳園區,推動電力、鋼鐵、石化化工等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

當前,生態環境部正穩步推開城市和産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篩選形成了第一批城市和産業園區試點名單,持續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紮實開展。

——從時尚到習慣,低碳生活不斷成為日常。在江蘇常州經開區戚墅堰街道東方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居民劉窮推廣環保酵素製作方法的公益講座再次開講,吸引多名街坊前來參加。

“餐廚垃圾是家庭垃圾的主要來源,處理得當能變廢為寶,實現垃圾減量。”劉窮鼓勵大夥兒積極嘗試,“把紅糖、橘子皮、水倒入塑膠瓶內攪拌,擰緊瓶蓋,3個月後,過濾出來的汁液就是環保酵素,可以當清潔劑使用。”

從推廣節糧、節水、節電、綠色出行等綠色低碳實踐;到設立“全國低碳日”“節能宣傳周”、發佈綠色低碳生活倡議書;再到推動低碳節能蔚然成風、生態環保融入日常……近年來,各地以綠色低碳為導向,廣泛開展綠色生活行動,綠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積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日漸成為新時尚。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支援,應不斷增強環保意識,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推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到綠色低碳發展中來。

【責任編輯:趙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