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世界級城市群怎樣建?來看長三角國際“對話”

2024-05-16 05:21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以不到4%的國土面積,創造了中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在中國經濟版圖上,有一片通江達海的熱土,這就是滬蘇浙皖合抱而成的長三角,令人耳目一新、不斷成長的一個世界級城市群。

近期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關於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此前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強都市圈間合作互動,高水準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

目前公認的世界六大城市群是以紐約為中心的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東京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倫敦為中心的英國東南部城市群、以巴黎為中心的歐洲西北部城市群,以及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城市群。

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有哪些普遍規律?如何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在城市群內部形成良好的競合關係?對照國際一流標準,長三角城市群還有哪些提升空間?記者通過實地調研,呈現一場城市群的國際“對話”。

互聯互通,建設交通“一張網”

施工現場塔吊林立、車站外立面初具雛形……浙江湖州南潯區,滬蘇湖高鐵南潯站正在緊張建設中。

這條全長163.8公里、位於長三角腹地的交通動脈,連接上海、江蘇蘇州和浙江湖州三座城市。線路建成後,上海到湖州從原來2個小時左右縮短到40分鐘。

2024年3月20日,中鐵三局建設者在滬蘇湖鐵路東苕溪特大橋上施工。滬蘇湖鐵路起自上海虹橋站,途經江蘇省蘇州市,終至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站。項目建成運營後,將進一步完善區域路網佈局,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滬蘇湖高鐵計劃今年7月中旬啟動全線靜態驗收,8月底啟動全線聯調聯試。這條鐵路的建成開通,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樞紐指揮部工程部主任劉青表示。

沿線的企業和居民對滬蘇湖高鐵充滿期待。睿泊(湖州)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工廠距離南潯站20公里,以前從上海到南潯跑業務大多選擇自駕,約1小時40分鐘。“路一通,可以節省約一半的時間,會吸引更多客戶到工廠實地考察,生意就來了!”公司經理曹燕華説。

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立體化、高效便捷的交通“一張網”,這是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普遍規律。

東京都市圈“一都三縣”覆蓋東京都以及與其鄰接的埼玉縣、千葉縣和神奈川縣,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大量人口涌入,“軌道上的都市圈”成為東京解題關鍵。記者採訪獲悉,有超過30家公司在東京都市圈運營逾2500公里的軌道交通線路,解決了3700萬人的出行需求。

這是2024年3月29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希望號新幹線。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東京大學特任教授胡昂表示,世界第一條高鐵線路東海道新幹線和正在建設的中央新幹線的主要目的,就是連通日本太平洋沿岸的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高鐵、市域鐵路、地鐵在日本實現了‘三鐵融合’、無縫銜接,軌道交通主導的現代交通網建設對加強城市群內部聯繫作用顯著。”

以英倫城市群的中心倫敦都市圈為例,倫敦與其他城市的交通聯繫以鐵路交通為主、公路和航空交通為輔。早在1863年,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倫敦地鐵運作。如今,僅倫敦市區就建有滑鐵盧、尤斯頓、國王十字、帕丁頓等主要車站,分別通向倫敦之外的不同方向。

這是2024年4月16日拍攝的英國倫敦城市景色。新華社記者 李穎 攝

與此同時,倫敦都市圈的其他城市也根據自身定位,加快構建立體化的交通網路。距倫敦火車通勤時間約1個小時的南安普敦,由於地理位置近海,形成了航運服務中心,是英國著名的客船和集裝箱港口城市。

2023年6月24日,乘客在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花橋站進站乘車。當日,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正式投入運營,並與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實現無縫換乘,長三角核心城市間首次實現地鐵系統跨省互聯互通。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長三角擁有25條高鐵、總里程超7100公里,是全國高鐵網路最發達完善的區域之一。“從國際經驗看,隨著交通‘主動脈’不斷延伸,‘毛細血管’的暢通也非常關鍵,這是長三角城市群未來繼續發力的方向。”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張學良説。

高效對接,共繪規劃“一幅圖”

從空中俯瞰,滬蘇浙兩省一市的交界線在太浦河匯于一點,這裡也因此被稱為“長三角原點”。正在建設的“方廳水院”坐落其上,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標誌性跨域項目。這個項目採用四合院形制,在四角分別設置了滬蘇浙皖四個主題展示空間,建成後可實現“一天逛完滬蘇浙皖”。

遊客在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休閒遊玩(2024年4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方廳水院”的順利推進,得益於2023年2月出臺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這是《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印發後,首部經國務院批准的跨行政區國土空間規劃,示範區橫跨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和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

“這個總規的出臺,實現了‘一張藍圖管全域’。”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生態規建部部長劉偉説。根據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研究中心的評估,示範區揭牌以來,區域一體化空間治理水準顯著提升。在大項目不斷落地的情況下,示範區嚴守生態和安全底線,實現建設用地總規模凈減量12.55平方公里。

從上海虹口區北外灘空中俯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陸家嘴片區(2023年1月10日攝,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類似的經驗和做法,在世界級城市群的成長中屢見不鮮。

位於北美五大湖沿岸的五大湖城市群,跨美國和加拿大兩國,核心城市包括芝加哥、底特律、多倫多、克裏夫蘭、密爾沃基等。早在上世紀80年代,五大湖沿岸的伊利諾伊州等就組建了五大湖地區州長理事會。2015年又進一步發起政府間組織五大湖及聖勞倫斯河地區州長、省長會議,負責協調五大湖地區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

記者採訪了解到,這些機構成立後採取各種措施增強地區競爭力:如在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設立了十余個出口辦公室,通過當地企業建立與客戶的聯繫;設立五大湖影響力投資平臺,鼓勵環境可持續性投資;簽署相關公約來保護區域水質。

圍繞東京都市圈建設,日本政府先後通過設置首都圈建設委員會、首都圈整備委員會等協調機構,保障東京都市圈內各城市間按照“首都圈整備計劃”推進建設並開展協作。“東京都附近的埼玉、千葉和神奈川三縣不僅承載了東京都大量産業人口的居住職能,還為東京都市圈貢獻了三分之一的GDP。東京都市圈的成功離不開城市間的緊密合作與協調。”胡昂説。

2024年5月9日,在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便民服務中心的“跨域通辦·雲綜窗”窗口,辦理開業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右一)通過該系統與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視頻連線,進行身份讀取及材料線上審核。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基礎設施聯通,區域規劃對接,最終受益的是區域內的民眾。“長三角在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要通過多種努力,讓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資源在區域內共建共用。增進民生福祉應該是一體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表示。

協同創新,實現發展“一盤棋”

長三角一體化科創雲平臺對長三角多個産業鏈協同發展進行全面梳理(2024年1月10日攝)。新華社發

企業“出題”、政府“選題”、市場“答題”……打開“長三角一體化科創雲平臺”,一系列“揭榜成功”的聯合攻關需求映入眼簾。來自長三角各地最前沿的創新需求,有了實打實的解決方案。

2023年,上海生物醫藥企業復宏漢霖在平臺上發佈“抗體藥物國産製造關鍵技術開發與産業化”的技術需求,迫切希望通過綠色製造、智慧製造提高研發及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

“自己找技術,如同大海撈針,借助平臺力量,我們和長三角‘朋友圈’高效精準對接。”復宏漢霖全球創新中心總經理單永強説,在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協調推進下,華東理工大學和百林科制藥裝備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成功“揭榜”,三方聯合攻關生物抗體藥物的國産製造關鍵技術開發與産業化。

不斷推進協同創新,長三角三省一市正在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共同體,打破“一畝三分地”,實現發展“一盤棋”。

合理分工是協同創新的關鍵。以東京都市圈為例,東京作為日本最大城市,擁有許多國家機關、金融機構、企業總部和商業區;神奈川縣橫濱市作為日本最大港口,與川崎市共同支撐東京都市圈的創新發展;千葉縣擁有成田國際機場等基礎設施,集聚了冶金、石油、機械等重工業;埼玉縣則以製造業和物流業為主導,汽車製造和電子産業較為發達。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丁可表示,先進製造業成為帶動東京都市圈發展的重要因素。

這是2024年2月15日拍攝的美國紐約曼哈頓天際線。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

美國費城商務局負責國際商務和全球戰略的高級經理皮埃爾-奧利維耶·盧格茲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東北部城市群內不同城市之間存在理性競爭,但都致力於讓自身資源發揮最好效用,幫助企業用好本地資源加快成長。

堅持開放為協同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長三角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目前與美國東北部城市群互動頻繁:不少來自紐約的金融機構在上海設立區域總部;紐約大學在上海設立校區;上海港與紐約-新澤西港建立了友好港口關係;輝瑞、強生等美國制藥巨頭在長三角設有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

位於倫敦都市圈的考文垂,是英國交通工具研發和製造中心。來自長三角的吉利集團已在考文垂投資,將當地一家瀕臨破産的企業轉變成生産電動汽車的先進工廠,為英國的綠色轉型作出貢獻。英國商業貿易部英格蘭中部國際貿易投資總監謝赫扎德·喬杜裏認為,長三角與英格蘭中部地區在電動汽車和綠色技術等領域,未來具有很大合作空間。

在胡昂看來,科技創新是時代浪潮,長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要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鼓勵創新創業,提升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尤其要果斷引入更多國際資本和技術,以更好地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

文字記者:王永前、何欣榮、于榮

參與采寫:龔雯、程靜、劉春燕、張亞東、鄭博非、徐靜、劉亞南、謝鍔、林威

海報設計:孫瑤

編輯:何瑛、鄧茜、李潔、閆潔、徐超、淩朔、王建生、王海燕、魯鵬、韓芳、王化娟、孫瑞博、淡航、王浩程、姜子煒

統籌:郜新鑫、周咏緡

【責任編輯:劉維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