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更大更舒適!第二艘國産郵輪預計2026年試航

2024-05-12 18:33

來源:人民日報一撇一捺微信公號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兩台龍門吊緩緩起降,有序吊裝船體部件——中國船舶集團上海外高橋造船2號船塢,第二艘國産大型郵輪不久前在這裡迎來下塢搭載總裝節點。

圖為第二艘國産大型郵輪搭載總裝現場。鄔迪 攝

第二艘國産大型郵輪搭載總裝現場航拍畫面。陸佳駿 攝

俯瞰第二艘國産大型郵輪搭載總裝現場。陸佳駿 攝

總裝現場,三層大部件平臺已完整成形,正進入油漆和涂裝階段。

船塢南側,綜合樓12層,郵輪項目部副部長韋勝聖和楊鑫正在討論當天的工作安排。

國産大型郵輪全船安裝的零件數量超過2500萬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再做什麼……根據排定的進程,兩人心中有數,忙而不亂,一旦部件吊裝出現銜接問題,他們便即時在現場處理解決。

“郵輪建造從第一塊鋼板切割開始就與眾不同。”韋勝聖告訴記者,郵輪採用的大量鋼板是4到8毫米的薄壁鋼板,不同於其他類型的船舶,大型郵輪對於重量的控制極為敏感,自重每增加1噸,就意味著要減少船載物資重量或載客人數。

此外,郵輪在大海上航行,在經受風浪考驗的同時,還要解決供水、供電、排污等基本問題,以及船上幾千人的生活、休閒、娛樂需求。在有限空間實現如此繁雜功能的協調統一,難度可想而知。

“船體成形後,開始吊裝各個部件,就像‘搭積木’一樣,看似簡單,背後卻大有學問。”楊鑫説,郵輪分船體部分和酒店部分,有數十個向乘客提供餐飲、娛樂、休閒、住宿功能的區域,還有2000多個各類房艙,系統非常龐大。郵輪整合了最先進的船舶建造技術、最優秀的材料、輪機技術、電子技術、通信導航技術、酒店工程技術。

“大型郵輪要滿足幾千人同時在船上生活,在有限的空間內要放進的設備是普通貨船的上百倍,對空間的利用達到極致。”韋勝聖介紹。

第二艘國産大型郵輪船體建造基本成形。陸佳駿 攝

2019年,國産首制大型郵輪正式開建,歷時3年多時間。“第一艘郵輪建造如同在黑暗中前行,此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邊造邊摸索。”韋勝聖説。

“在總結首制船研製經驗的基礎上,我們依託一系列科研成果、管理經驗及工具手段,推動流程優化和技術攻堅,推進總段舾裝完整性下塢、快速開展區域舾裝,策劃前移背景完工、機械完工管理等流程,第二艘郵輪計劃較首制船建造效率提升20%,其中船塢週期壓縮近8個月,國産大型郵輪設計建造核心競爭力得到不斷提升。”楊鑫説,“建造第二艘郵輪,我們越來越有信心。”

相較于首制船,第二艘郵輪“尺碼”更大、設備更先進,船上配置了16層的龐大上層建築生活娛樂區域,通過優化設計佈局,公共區域和戶外活動休閒區域面積增加,乘客舒適度和體驗感進一步提升。根據計劃,該船入塢後將圍繞船體製作、搭載、區域舾裝等開展建造工作,2025年基本完成艙室推艙及內裝安裝,2026年3月底出塢,當年6月開始試航,年底前命名交付。

刊于《人民日報》2024.5.11 第3版人民日報記者 沈文敏

【責任編輯:韓雅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