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一位法國攝影師眼中的“中國橋梁之魅”

2024-05-09 20:19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一位法國攝影師眼中的“中國橋梁之魅” - 新華網客戶端

法國攝影師格雷瓜爾·戴高樂在花江峽谷大橋施工現場拍攝(4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駱飛 攝

新華社貴陽5月9日電 題:一位法國攝影師眼中的“中國橋梁之魅”

新華社記者駱飛

站在懸空數百米的貓道上,耳邊不時刮過一陣峽谷疾風。儘管身子會隨著貓道略微晃動,格雷瓜爾·戴高樂仍一手抓住貓道上的護欄繩,一手舉起相機繼續拍攝高空作業的橋梁建設者們。

這是位於中國西南腹地的貴州省六安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花江峽谷大橋的施工現場。建成後,大橋將飛架于被稱為“地球裂縫”的花江大峽谷之上,橋面距離峽谷水面垂直高度達625米,將成為世界最高的大橋。

頂著烈日,與橋梁建設者們一起感受著橋梁施工的艱辛,讓這位68歲的法國攝影師頗有感觸。

花江大峽谷壁立千仞,兩岸地勢陡峭,大橋核心施工區緊鄰懸崖絕壁。工人們不僅時常要在距離地面幾百米的高空開展大重量吊裝作業,還要應對突如其來的暴雨、大風天氣,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眼前的施工場景特別壯觀,尤其是這些勇敢的橋梁建設者們,不僅要克服恐高等心理因素,還要很好地完成橋梁建設任務,特別值得稱讚。”戴高樂説。

戴高樂多次來到中國,這次是他第二次到貴州,主要參與近期由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貴州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聯合主辦的貴州大橋專題拍攝活動。一路上,他和多位中國攝影師一起,深入多座在建的世界級大橋施工一線,感受“中國橋梁之魅”。

花江大峽谷孕育著雄奇險秀的高山峽谷風光,但也是影響交流往來、地區發展的天塹,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駕車2個多小時,才能從峽谷的一邊抵達另一邊。待花江峽谷大橋建成通車後,駕車不到2分鐘便能跨越峽谷。

“中國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世界級大橋,將為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顯而易見的變化。”戴高樂説,這些世界級大橋的魅力不僅在於橋體壯觀、工藝複雜,更在於便利出行、改善民生。

在中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貴州省,92.5%的國土面積是山地和丘陵。多年來,貴州一直致力於打破交通瓶頸。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隨著一座座世界級高橋在廣袤的貴州喀斯特山區相繼建成,崇山峻嶺間形成“高速平原”。目前,貴州已建成20余萬公里公路,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8000公里。

貴州還是名副其實的“橋梁博物館”,已建和在建橋梁近3萬座,幾乎涵蓋所有橋型,囊括近半數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橋。

在改善交通的同時,貴州也不斷探索做好“世界級大橋系列文章”,積極推進交通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為山區旅遊注入新活力。

花江峽谷大橋項目總工程師劉豪介紹,目前花江峽谷大橋“橋旅融合”示範項目加快推進,力爭打造成世界級旅遊標識和5A級“橋旅融合”景區。

百米觀光電梯、錨錠攀岩、橋塔頂“高空觀光水吧”、玻璃棧橋式餐廳……即將實施的這些“橋旅融合”項目,也給戴高樂帶來了驚喜。

“這些計劃改變了我對傳統橋梁單純作為交通設施的認知。通過‘橋旅融合’,世界級大橋的意義和價值會進一步得到提升,將讓全世界對中國橋梁建設技藝和用途有不一樣的認識。”戴高樂説。

近年來,貴州相繼打造了平塘大橋、壩陵河大橋等一批“明星橋”,並加快編制交旅融合發展規劃和交通服務支撐荔波、黃果樹、赤水打造世界級旅遊景區規劃。

戴高樂希望,這次拍攝的照片不僅能記錄中國推進世界級大橋建設的歷史,也能通過影像語言向更多人“講述”貴州橋梁建設故事。

【責任編輯:李平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