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夸父一號”新發現表明白光耀斑並不罕見

2024-05-09 10:27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我國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夸父一號”衛星(ASO-S)發射一年多以來,其所搭載的白光太陽望遠鏡已經觀測到了100多例太陽白光耀斑。此前,自1859年人類觀測到第一例太陽耀斑,到“夸父一號”衛星發射前,僅有300例左右的太陽白光耀斑事件被報道。

“這意味著,太陽白光耀斑並不像之前人們認為的那樣罕見。”“夸父一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甘為群説。

白光耀斑,指在可見光連續譜輻射表現出增強的一類耀斑。由於其能量通常較高,所以會對空間天氣甚至人類活動産生影響,如造成地面通訊故障或中斷、干擾航太器正常運作及威脅航太員安全等。

甘為群介紹,截至目前,白光耀斑的能量過程和輻射機制等依然不清楚。由於恒星耀斑通常都是白光耀斑,與太陽白光耀斑具有相似性。所以,研究太陽白光耀斑對空間天氣預報及恒星耀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白光耀斑分為兩類,Ⅰ類白光耀斑的白光輻射與硬X射線輻射存在較好的相關性;Ⅱ類白光耀斑則沒有這個特徵。

360奈米波段是Ⅰ類白光耀斑出現的主要波段,“夸父一號”衛星搭載的白光太陽望遠鏡的工作波段即為360奈米±2奈米波段,這是人類首次在這個波段進行空間連續觀測。觀測時,白光太陽望遠鏡每兩分鐘對全日面進行一次成像,視場覆蓋1.2個太陽半徑。當有白光耀斑爆發時,白光太陽望遠鏡會自動進入太陽爆發觀測模式,以1秒或2秒的時間解析度對日面局部區域進行快速成像。

甘為群介紹,“夸父一號”衛星團隊通過對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發生的205個能量較高的耀斑進行分析,識別出49個白光耀斑,白光耀斑的發生率為24%,遠高於此前觀測到的數據。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給出了白光耀斑的一些基本參數,包括白光持續時間、白光增亮面積、單個像素最大增幅以及平均增幅等。

隨著太陽活動峰年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耀斑被識別為白光耀斑。截至2023年12月底,已有120余例白光耀斑被白光太陽望遠鏡觀測到,這為探究白光耀斑的物理本質提供了絕佳樣本。這些觀測數據表明白光耀斑並不罕見。相關成果論文已發表在國際天文學期刊《太陽物理》和《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

觀測同時發現,耀斑白光輻射出現的地點並不固定。一般來説,白光輻射主要出現在耀斑環足點,即通常位於太陽色球層的耀斑環的兩個端點。但也有特例被白光太陽望遠鏡捕捉到。2023年8月7日,白光太陽望遠鏡捕捉到一個邊緣X1.5級耀斑環上的白光連續譜輻射,這種耀斑環上的巴爾末連續譜輻射現象還從未被報道過。

下一步,“夸父一號”衛星團隊將對爆發模式下的白光耀斑數據進行分析,除了從白光太陽望遠鏡觀測數據入手,該團隊還將借助先進的輻射動力學模擬,對360奈米波段的白光耀斑進行探究。(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趙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