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國際問題專家卡塔麗娜·扎基奇:塞中幾乎沒有不開展合作的領域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趙覺珵 王雯雯】從北京乘飛機前往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需要近10個小時,但對很多中國人來説,這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國度,兩國間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和友好感情。在中國,塞爾維亞經常被稱為“塞鐵”,而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卡塔麗娜·扎基奇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塞爾維亞人同樣將塞中關係形容為“鋼鐵般的友誼”。
“鋼的強度高且能經受時間的考驗,我們用它來描述我們友誼的牢固與持久。”扎基奇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説,塞中關係能夠經受不斷變化和挑戰,並且難以被破壞,這種友誼建立在互信與真誠的基礎上。
扎基奇表示,這樣的關係不同尋常,不是“一夜之間能造就的”。她回顧稱,塞爾維亞與中國的外交關係要追溯至南聯盟時期,當時塞爾維亞是南聯盟的加盟共和國之一。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在這段充滿挑戰的時期,中國是塞爾維亞的朋友,塞爾維亞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點”。
幾十年來,經歷過考驗的中塞兩國關係因歷史命運、政治理想、民族情感的深刻交集與共鳴而不斷向前發展。2009年,中塞宣佈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016年,兩國宣佈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扎基奇認為,這證明了塞中兩國致力於不斷提升兩國政治關係。與此同時,兩國經濟合作、人文交流也不斷擴大加深,塞中友誼內涵不斷豐富,愈加如鋼鐵般堅固。
扎基奇説,塞中兩國持續發展互利共贏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與民間關係。“我們幾乎沒有不開展合作的領域。”扎基奇認為,有了這些堅固基礎,塞中關係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中塞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品質和效益持續提升。中塞雙邊貿易額由2016年的5.96億美元躍升至2023年的43.5億美元。2022年,中國成為塞爾維亞最大直接投資來源國。
在中塞交往的過程中,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兩國加深合作的新契機。塞爾維亞是最早響應這一倡議的國家之一,更是重要的合作夥伴。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連續出席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充分展現了塞方對塞中關係的重視和對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支援。
作為一名持續關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情況的塞爾維亞學者,扎基奇對該倡議所取得的成果如數家珍。她表示:“塞爾維亞很早就了解到,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件非同尋常的事情,這將是一個宏大的項目,中國為其發展做出了巨大努力。”
“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們看到塞爾維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除此之外,中國還在塞爾維亞能源、衛生、旅遊、文化和房地産等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我們非常感謝中國在這些方面提供的幫助。”扎基奇表示,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塞爾維亞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的支柱,也成為中國公司進入歐洲市場的“跳板”。
目前,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建設已接近全部完成,其中貝諾段(貝爾格萊德至諾維薩德)已安全平穩運營兩年,極大便利了沿線民眾出行。諾蘇段(諾維薩德至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邊境)4月25日實現鋪軌貫通,總體工程進度已完成80%以上。
“中國已成為我們越來越重要的經濟夥伴,塞爾維亞從這種合作中受益。”扎基奇表示,她期待更多中國企業到塞爾維亞對採礦、鋼鐵、汽車等行業進行投資,並盼望2023年10月簽署的塞中自貿協定能夠儘快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