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3毫米工序→99000立方米大船 他們在毫釐之間顯身手

2024-05-03 19:1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勞動者是平凡而閃亮的追夢人。從一枚螺絲釘的打磨,到一個焊點的焊接,每一個小環節,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涌動在中華民族勞動者的血液裏。一起認識幾位在精確至毫米級的工藝裏,不斷追求卓越的勞動者。

化“鋼”為柔 大船廠裏的“小”火工

流線型的船頭、船尾曲面能讓幾百米長的大船在航行時阻力更小,航速更快,更節能。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工種,正是火工。

中國船舶江南造船製造一部船舶火工特級技師 李錦華:火工就是通過鋼板熱脹冷縮的原理,讓彎板變形。

  前面火烤,後面澆水降溫,在熱和冷之間,鋼板彎曲,達到理想的曲線和弧度。

4月下旬,上海長興的江南造船基地,剛剛交付一艘世界最大艙容——99000立方米超大型乙烷雙燃料運輸船,這艘船的船首球形鼻首和船尾上複雜曲線鋼板,正是火工班組的師傅們精心打造的。

中國船舶江南造船製造一部船舶火工特級技師 李錦華:這類板一般在我們火工工序以前可能差了50毫米左右。用火工使它精度達到小于等於3毫米以內。

北海貝雕“守藝人”的貝上玲瓏心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廣西北海貝雕,以工藝精湛著稱,一件貝雕作品往往歷經構圖、白描、磨型、雕琢、拋光等多道工序。從藝五十年的林師傅説,製作貝雕,最重要的工具是砂輪。

國家級非遺項目貝雕(北海貝雕)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 林日光:砂輪上面好像金剛砂一樣,一顆顆壓成型地壓起來,它磨起來比較有摩擦力,去掉貝殼皮比較快。

在北海貝雕博物館的工作坊,七十歲的林師傅帶著幾位二十來歲的徒弟,一步步教授製作要點。他希望這份手藝能夠一代代傳承下去。

北海貝雕博物館貝雕設計製作人 黃小鳳:剛開始的時候學的話也比較容易受傷,但是喜歡,你自己喜歡的東西,你就會堅持下去做。

拉挺工藝:以眼為尺 毫釐之間顯身手

在素有“中國玻璃器皿之都”美譽的山西祁縣,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的手藝被認定為省級非遺。一團團紅彤彤的玻璃溶液,在數十位師傅手中傳來傳去,吹好杯身的毛坯,傳遞到拉挺師傅羅琴琴手中。

高腳杯的“挺”,是連接杯身和底座之間的“柱子”。挺拉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後續工藝和高腳杯的品質。

拉挺工 羅琴琴:我要注意它的長短和均勻度,拉得太長,它的底部會站不穩不平,要是拉得太短,影響它底部的美觀。

拉挺的時機也很重要,必須趁著材料處於液態時一次成功,這個過程只有4到5秒。

拉挺工 羅琴琴:全憑我們的眼睛和手,去把控。合格的産品,對挺部要求就是長短誤差不能超過兩毫米,粗細誤差不能超過一毫米。

作為工廠裏水準最高的拉挺工,羅琴琴笑稱,一道道磨傷、劃傷的疤痕是技藝成熟的標誌。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內,她能完成2500件産品,合格率達到95%以上。

  拉挺工 羅琴琴:這個應該是最細的,0.3釐米,這就是達到極限了。

【責任編輯:唐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