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老航班”架起中法心靈對話的橋梁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 特稿|“老航班”架起中法心靈對話的橋梁
新華社記者馬崢 韓梁 郭沛然
他是才華橫溢的音樂人,也是中國社交媒體上的“網紅達人”,被中國觀眾親切地稱為“老航班”——20年間,法國音樂劇演員洛朗·班如同一架頻繁往返中法的“老航班”,架設對話的橋梁,唱響友誼的和聲。
“20年來,我們相親相愛,彼此陪伴。希望我們還有下個20年、40年甚至100年的陪伴,也希望能在未來的演出中和你們一次次相遇。”洛朗·班日前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法語音樂劇《唐璜》今年3月在北京首演,場場爆滿,一票難求。洛朗·班在劇中扮演主人公唐璜的好友唐·卡洛斯,貢獻了多首經典唱段。
這部講述貴族子弟唐璜愛情故事的音樂劇涌動著濃烈的情感表達,劇中不僅有法蘭西的浪漫熱情,還穿插大量弗拉明戈舞元素,舞臺效果極具感染力。
返場時刻,臺上演員齊聲高唱音樂劇《唐璜》主題曲《改變》,台下觀眾潮水般涌向前排拍照、歡呼、跟唱。他們當中,有學生,有老人,也有跨城而來的法劇迷……作為主演之一,洛朗·班和觀眾熱情互動。
洛朗·班説,每次演出後,演員休息室就會被“粉絲”們的禮物填滿。“每次來中國演出,觀眾的熱情都讓我深受感動,我和中國緣分很深。”
“粉絲”們給洛朗·班起名“老航班”,恰是他過去近20年藝術生涯的縮影。自首度攜音樂劇《巴黎聖母院》赴華演出以來,不知疲憊的“老航班”一次次往返于中法兩國間,架設起藝術交流和心靈對話的橋梁。
“對我而言,沒有‘離開中國’一説,我一直都在。”洛朗·班説,他正努力學習中文。“如果我能更早學習中文,現在就能用熟練的中文和觀眾交流了。”
洛朗·班始終記得首次來華演出的經歷。彼時,法語音樂劇在中國乃至亞洲都是新鮮事物,他驚訝于中國觀眾對法語音樂劇的理解、感悟與喜愛。
洛朗·班認為,這是一份雙向奔赴的熱愛。第一次來中國,當中國觀眾驚艷于法語音樂劇的浪漫抒情,他也被中國的人文歷史吸引,深深愛上這個國家。
如今,每到一地演出,洛朗·班都嘗試更深入地了解這座城市背後的歷史文化。在北京,他逛長城、聽京劇,給高校學生授課;在西安,他看兵馬俑、品當地美食、體驗漢服……遊歷中國大好河山,結交中國朋友,成了他無限趨近中國的一種方式。
在洛朗·班看來,法語音樂劇注重歌曲唱誦,講究情緒調動和情感抒發,擅長以旋律打動人心——這種表達方式讓深受中國傳統戲曲熏陶的中國觀眾頗有共鳴。
洛朗·班説,在這個世界上,愛是共通的語言,音樂跨越山海。“第一次看劇,你可能會專注于字幕解説,逐漸你會被樂曲、舞蹈、服飾和各種細節吸引,從而享受整個過程。”
從《巴黎聖母院》《小王子》到《唐璜》《搖滾莫扎特》,近20年來,洛朗·班在中國參演多部經典和爆款劇目,他見證著法語音樂劇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和中法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
採訪最後,洛朗·班用地道中文深情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他説,今年是法中建交60週年,最好的慶祝方式就是“人們在一起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參與報道:趙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