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黑龍江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守穩“大糧倉”

2024-04-24 14:38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這是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採用等高環播方式耕種的一處玉米地塊(4月23日攝)。

近年來,“大糧倉”黑龍江省統籌佈局黑土地保護面積和品質,逐步形成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模式。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12萬畝坡耕地中,1萬畝坡耕地已採取較為成熟的等高種植技術。此項技術由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研發,有利於緩解雨季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現象。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4月23日,這是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採用等高環播方式耕種的一處玉米地塊。

近年來,“大糧倉”黑龍江省統籌佈局黑土地保護面積和品質,逐步形成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模式。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12萬畝坡耕地中,1萬畝坡耕地已採取較為成熟的等高種植技術。此項技術由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研發,有利於緩解雨季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現象。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4月23日,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採用等高環播方式耕種的一處玉米地塊,大馬力拖拉機在播種。

近年來,“大糧倉”黑龍江省統籌佈局黑土地保護面積和品質,逐步形成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模式。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12萬畝坡耕地中,1萬畝坡耕地已採取較為成熟的等高種植技術。此項技術由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研發,有利於緩解雨季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現象。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4月23日,這是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採用等高環播方式耕種的一處玉米地塊。

近年來,“大糧倉”黑龍江省統籌佈局黑土地保護面積和品質,逐步形成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模式。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12萬畝坡耕地中,1萬畝坡耕地已採取較為成熟的等高種植技術。此項技術由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研發,有利於緩解雨季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現象。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4月23日,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採用等高環播方式耕種的一處玉米地塊,農機手駕駛大馬力拖拉機進行播種。

近年來,“大糧倉”黑龍江省統籌佈局黑土地保護面積和品質,逐步形成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模式。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12萬畝坡耕地中,1萬畝坡耕地已採取較為成熟的等高種植技術。此項技術由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研發,有利於緩解雨季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現象。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4月23日,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採用等高環播方式耕種的一處玉米地塊旁,一名農業職工將化肥加進播種機。

近年來,“大糧倉”黑龍江省統籌佈局黑土地保護面積和品質,逐步形成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模式。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12萬畝坡耕地中,1萬畝坡耕地已採取較為成熟的等高種植技術。此項技術由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研發,有利於緩解雨季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現象。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4月23日,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採用等高環播方式耕種的一處玉米地塊旁,工人將化肥加進播種機。

近年來,“大糧倉”黑龍江省統籌佈局黑土地保護面積和品質,逐步形成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模式。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12萬畝坡耕地中,1萬畝坡耕地已採取較為成熟的等高種植技術。此項技術由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研發,有利於緩解雨季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現象。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4月23日,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採用等高環播方式耕種的一處玉米地塊旁,一名農業職工將化肥加進播種機。

近年來,“大糧倉”黑龍江省統籌佈局黑土地保護面積和品質,逐步形成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模式。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12萬畝坡耕地中,1萬畝坡耕地已採取較為成熟的等高種植技術。此項技術由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研發,有利於緩解雨季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現象。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4月23日,工人操作機械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採用等高環播方式耕種的一處玉米地作業(無人機照片)。

近年來,“大糧倉”黑龍江省統籌佈局黑土地保護面積和品質,逐步形成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模式。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12萬畝坡耕地中,1萬畝坡耕地已採取較為成熟的等高種植技術。此項技術由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研發,有利於緩解雨季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現象。

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責任編輯:吳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