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劇作家莫言:會繼續寫劇本 寫家鄉的故事

2024-04-22 15: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新網杭州4月20日電 (童笑雨 宋浩)劇作家,這是作家莫言的新身份。4月19日,他在浙江杭州接受採訪時表示,“會繼續寫劇本”,下一步作品大概方向是歷史題材,一個家鄉的故事。

  莫言發言。主辦方供圖

4月19日,第12屆春風悅讀榜年度頒獎典禮在浙江杭州舉行,作家莫言以《鱷魚》獲春風白金圖書獎。這是一部戲劇文學,是小説家莫言正式向戲劇家轉型之作。

2019年,在英國斯特拉福德小鎮,莎士比亞故居,莫言對著莎翁的雕像發誓,後半生要成為一個戲劇家,與余華、蘇童區別開來。站旁邊的余華、蘇童當場發出“冷笑”。

2023年《鱷魚》出版後,與王安憶、陳思和對談時,莫言説:“《鱷魚》是對這兩個傢夥的回答,我接下來繼續寫,(將來)我們三個人站在一起被介紹的時候,會説莫言——劇作家,余華、蘇童——寫小説的。”

莫言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有不少編劇經驗。除了《紅高粱》,還有《紅樹林》《太陽有耳》《哥哥們的青春往事》《捍衛軍旗之戰》等。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莫言剛開始文學創作,就嘗試過寫話劇。

莫言與戲劇的緣分,始於小時候聽家鄉的地方戲曲“茂腔”。“我們‘50後’這代人,可以説是聽著茂腔長大的。”舞臺、臺詞、人物、衝突、唱念做打、悲歡離合,在少年莫言的心中紮下了根。後來他成為一個“講故事的人”,與此不無關係。

他提到,茂腔中的劇本,很多是從別的戲曲中移植過來的。大多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故事,也有一些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新編劇目。老戲讓觀眾看到歷史想像中的人,新編戲讓他們看到了當代的身邊的人、看到左鄰右舍,甚至看到他們自己。“我成為一個劇作家的夢想,就是跟這種現實題材故事的興趣有關。”

《鱷魚》講的是外逃美國的貪官單無憚在海外的生活,靈感來自莫言早年在《檢察日報》當記者時的見聞。鱷魚是一個重要的象徵,這個靈感是莫言從一個鄰居小夥子那裏學習的。

當時對方養了蜥蜴、變色龍一類的爬行動物,發現如果把鱷魚放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裏,哪怕養10年它也就那麼長;但一旦把魚缸變成3米、4米,它立刻就變長了。

莫言覺得,這一自然現象充滿了象徵意義,就像慾望,你不對它進行限制,它就會膨脹。他説,一個貪官也沒多少可以挖的,但在那種特定環境下,把貪官與鱷魚連起來,就可以觸碰到人類靈魂深處的很多奧秘。“如果沒有鱷魚這個隱喻,這個故事就非常一般。”

克制自身慾望,把慾望這只“鱷魚”關進籠子,靠的是道德和法律。莫言覺得,它不僅僅是一個貪官的話題,也是關於人的,關於男人也是關於女人的帶有某種象徵意味的舞臺作品。

他希望有的人讀到這本書能有所警覺,也希望廣大讀者讀了有所感悟。“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好,為了我們的後代生活得更好,人類確實應該克制慾望。這是我寫這本書時非常淺顯的一點感觸。”

據悉,話劇《鱷魚》正在創排中,將於5月開啟巡演。(完)

【責任編輯:吳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