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多領域“蒸蒸日上”展現新氣象 凝聚起推動高品質發展磅薄力量

2024-04-22 09:02

來源:央視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央視網消息:4月21日,《新聞聯播》報道了工程建設、外貿、農業、科技、交通、民生等諸多領域近期取得的新成績,多項經濟指標釋放暖意,彰顯中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並且保持了健康穩定增長,這些都助力中國高品質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在希望的田野上 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穩步推進】

眼下,全國已春播糧食1.9億畝,完成近兩成。今年,我國把糧食增産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産上,在重點縣整建制推進大面積單産提升。

今年,農業農村部聚焦大豆、玉米、小麥、油菜等糧油作物,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深度融合,在重點縣整建制開展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

玉米是增産潛力最大的主糧品種。目前,西南玉米已經出苗,西北、東北春播正有序推進。玉米單産提升重點選育推廣耐密植、抗倒伏、宜機收高産品種,大力推廣高性能播種機提高播種品質,並主推密植精準調控高産技術。

小麥是我國主要口糧作物。與以往高産創建萬畝片相比,在重點縣整建制推進單産提升,是從耕種管收、地種肥藥全領域全環節補短板弱項,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産。目前,不同區域小麥生長的主要障礙因子、增産潛力和關鍵技術已經明確。

目前,農業農村部已確定大面積提單産路線圖,即急抓1年、緊抓3年、續抓5年、長抓10年。依託綠色高産高效行動、糧食單産提升工程等項目,強化現有品種技術組裝配套和整合創新,全面提高良種良法覆蓋率和到位率。同時,聚焦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等領域,加強科技創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單産穩定可持續提升。

【破紀錄的“10萬億”彰顯中國外貿強大韌性】

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一季度進出密碼人欣喜的數據彰顯了中國外貿的強大韌性,提振了人們對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的信心。

在一季度的外貿數據“成績單”裏,傳統外貿大省廣東、江蘇、浙江外貿均創歷史新高。其中,廣東外貿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居全國首位;江蘇船舶、汽車及配件等機電産品出口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浙江市場採購、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速好于全國。

海關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同比增加8.8%。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5.53萬億元,增長10.7%,佔進出口總值的54.3%。民營企業還成為引領創新創造的生力軍,是我國高技術産品最大的進出口主體,為外貿領域新質生産力的加快孕育作出重要貢獻。

四川這家光伏行業的國內領軍企業前不久剛剛將一批價值6000多萬元的光伏産品出海運往歐洲。作為全球光伏行業的“領跑者”,這家企業已連續7年保持出貨量行業領先地位。今年一季度,企業不僅與南非電力龍頭簽署採購協議,助力南非基礎建設,同時還發佈了一款全新組件産品,吸引了全球市場的目光。

中國商品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廣泛歡迎,靠的正是創新和品質。比如,憑藉可靠耐用、性能強大、售後完善的中國工程機械熱銷全球,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好的體驗。又如,跨境電商是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業態,也是促進外貿轉型升級、高品質發展的新渠道,今年一季度,跨境電商海外倉出口增長11.8%。跨境電商與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共同構成我國三大貿易方式,在“買全球、賣全球”方面的優勢和潛力持續釋放,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動能。

中西部地區,西藏自治區一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1.78億元,同比增長216.7%,增速保持全國首位。廣西口岸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市進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

外貿開局紅火的背後,是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和各方“共同奔赴”的結果。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深化國際貿易領域改革創新,為外貿紅火開局創造了條件。完整高效、穩定安全的産業鏈供應鏈,持續增強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競爭優勢,為出口持續增長夯實了基礎。

【重大工程跑出“加速度” 增強發展動能】

各地重大工程建設加快推進

眼下,各地一批重大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完善區域交通佈局。“十四五”鐵路規劃重點項目——甘肅平涼至慶陽鐵路全線昨天(4月20日)進入主體施工階段,平慶鐵路途經甘寧革命老區,建成後,隴東地區群眾出行將更加便捷。

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呼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內蒙古集寧經山西大同至原平的高速鐵路開始鋪軌施工,預計年底通車運營,將形成山西、內蒙古間的快速鐵路客運通道,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在黑龍江,鶴崗至伊春高速公路建設進入隧道施工關鍵期。由於地質條件複雜、生態保護區多,施工方通過整合基礎數據、計劃進度等,搭建智慧工地指揮系統,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各地重大水利工程也在加快推進。在河南,橫跨洛陽、焦作、新鄉的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溉工程,目前施工進入衝刺階段,為今年5月底通水作準備。工程建成後,每年可引黃河水2.13億立方米,新發展灌溉面積超31萬畝。

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吉林大力推動綠電轉化為綠氫、綠氨、綠醇等新能源工程,一批百億級新能源儲能項目啟動建設。在遼寧,總投資超25億元的高端風電鑄件智慧製造基地正式投産。該製造基地智慧化覆蓋率50%以上,年産能可達30萬噸。

成都世園會主會場全面完工

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將於4月26日開幕。目前,主會場113個規劃展園以及6個核心場館已全面完工。

本屆世園會辦會理念為“綠色低碳、節約持續、共用包容”。主會場建設將生態本底和規劃景觀有機結合起來,更多維持了原有的地形地貌,保留了100多類鄉土樹種,發揮原有河道、湖泊的生態功能。從建築材料到能源供給,20多個環節全面落實零碳舉措,主會場標誌性建築錦雲樓的上萬件鋼構件全都提前在加工廠進行數字化建模。

在主會場入口處,三片巨大的“芙蓉花瓣”不僅造型優美,還兼具了收集雨水、迴圈利用的功能。

本屆世園會編制出臺了《低碳管理方案》,為世園會創辦60多年以來的第一次。10月28日閉幕後,將轉變為城市功能項目,核心建築將轉化為園林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等設施,更好滿足百姓文化生活需求。

【創新動力勃發奔涌 科技成果捷報頻傳】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發射場區展開全系統合練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計劃將於近日擇機發射。4月21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各單位展開全系統合練。

此次合練按照正式發射程式進行。在發射場系統的統一調度下,塔架、火箭、飛船等分系統進行功能檢查,從飛行準備、點火起飛到船箭分離,實施全過程模擬演練。神舟十八號航太員按流程模擬執行飛行任務,進入飛船返回艙後,開始人、船、箭、地聯合檢查測試,並在火箭模擬起飛過程中完成待發段和起飛段的全部關鍵操作。

目前,空間站設施設備運作正常,神舟十七號任務已接近尾聲,在軌的三名航太員狀態良好,準備迎接神舟十八號乘組的到來。這幾天,著陸場系統陸續展開搜救回收演練,為迎接神舟十七號返回作準備。

我國獲重要技術飛躍 助力探尋新元素

元素週期表排名靠後的絕大部分元素都具備一定的放射性,因此這些元素的穩定性比較差,極個別元素甚至只能存在非常短的時間,所以這些元素在地球的自然環境中不可能存在,只能通過實驗室人工合成出來,科學家相信未知的第119號元素同樣如此。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努力希望能在實驗室合成這個元素。最近,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裝置上取得了重要技術飛躍,為我國率先實現新元素的合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據介紹,2019年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開始將原有的質子直線加速器改造升級為重離子加速器,讓它成為超重元素研究的專用加速器。經過近3年的改造,如今這套裝置已經成為國際上技術領先的新元素研究利器,並成功實現了14.8粒子微安流強、224兆電子伏能量的氬40束流穩定運作。

我國成功發射遙感四十二號02星

4月21日7時4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四十二號02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17次飛行。

  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質圖集發佈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由中國科學家研編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質圖集4月21日發佈。該圖集以嫦娥工程科學數據為基礎繪製,包括中、英文版的1:250萬全月地質圖集和月球分幅地質圖集等,識別標記了月球12341個撞擊坑、81個撞擊盆地、17種岩石類型、14類構造,將有助於推動我國月球研究和探測等相關工作的開展。

  深港澳青少年齊聚深圳 共促創意設計産業發展

4月21日,第二屆深港澳青少年創意設計大賽在深圳落幕,大賽以“交流交融、創想未來”為主題,自2023年10月14日啟動以來,吸引深港澳三地647所學校幾十萬名師生參加。大賽共收到科技新發明、創意新媒體、設計新視角、科幻新世界作品6078件,評出獎項128個。

【用實績實效解民憂、暖民心、惠民生 增強百姓獲得感】

“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已發佈崗位1178.3萬餘個

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2024屆高校畢業生“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自3月實施以來,通過舉辦“萬企進校園”招聘活動、開展“訪企拓崗”專項行動等舉措,截至目前,已開展線下大型招聘活動5.1萬場,提供崗位資訊1178.3萬餘個。

  我國已累計規範化培訓醫師110萬人

記者從4月21日舉行的中國醫學發展大會獲悉,我國已經形成醫學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三個有機銜接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10年來,全國已累計規範化培訓醫師110萬人,佔全國醫師總數的四分之一。為基層培養全科醫師36萬人,為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保護修復見成效 美麗景觀見證海域生態環境優良】

廣西北海潿洲島再現“玻璃海”景觀

這幾天,廣西北海潿洲島出現獨特的“玻璃海”景觀,晴朗的天氣下,海水清澈透明、一望到底,遊客劃著小巧的玻璃船置身海上,仿佛漂浮在晶瑩剔透的“玻璃”上,而“玻璃”之下,成片的大型藻類——馬尾藻,像把森林藏在了海底,隨波而動,展現著別樣的海洋魅力。那麼,美麗神奇的“玻璃海”景觀是如何産生的呢?

潿洲島“玻璃海”景觀一般出現在風浪不大的4—5月份。海水清澈透明,隨深淺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廣西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在潿洲島海域布設了3個海水及沉積物監測點位,定期對海水中的基礎指標、化學指標等進行監測。同時,潿洲島探索啟動“海島零廢棄行動”,建立海上環衛制度。出現“玻璃海”景觀,説明海域生態環境優良。

廣西北海:珊瑚礁生態修復已見成效

優良的水質不僅成就了“玻璃海”美景,也孕育了多樣的海底生態,尤其是作為生態基石的珊瑚礁。過去,受到氣候和人類活動雙重因素的影響,潿洲島海域珊瑚礁一度退化較為嚴重。近年來,當地大力推進珊瑚礁資源保護與生態修復,遏制了珊瑚礁退化趨勢,活珊瑚覆蓋度逐步回升。

眼下,潿洲島北部的珊瑚礁生態修復項目已經完成一年期的種植任務,正式進入珊瑚苗的三年管護期。在管護期內,研究人員會定期對珊瑚苗床進行維護,同時對珊瑚進行生長檢測、補苗。

珊瑚礁是海底的熱帶雨林,雖然只佔海洋面積的0.2%,卻能為30%的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從2015年起,廣西大學海洋學院的科研團隊開始對潿洲島的珊瑚礁進行普查和修復。如今,已修復珊瑚礁面積30公頃,投放人工礁體1400個,建設珊瑚苗床120個,移植珊瑚苗8萬多株。

【文旅市場活力迸發 多舉措推動提質升級】

福建簽約一批重大文旅項目

日前,福建一批重大文旅項目在泉州簽約,投融資約236億元,涵蓋文旅小鎮、文旅商城綜合體、老舊街區修繕等項目。近年來,福建立足豐富獨特的文化和自然資源優勢,圍繞文旅産業強鏈延鏈補鏈,引進了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項目,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新動能。

  “五一”假期臨近 出遊熱度持續升溫

雖然“五一”假期還有一個多星期,但出遊熱度已逐漸升溫,很多人提前準備好出遊攻略,早早開始訂票定行程。記者從多個商旅預訂平臺了解到,國內旅遊市場已經迎來“五一”假期旅遊預訂高峰。這個“五一”假期,許多旅遊熱門目的地可以説是熱度高、景色美、花樣多。

鐵路方面,目前,假期火車票正在火熱銷售,一些熱門線路的假期車票已經出現了余票緊張的情況。目前看,4月30日,北京到青島、大同、西安等方向,上海和杭州到武漢方向的車票基本售罄。而4月21日已經可以購買“五一”假期最後一天也就是5月5日的火車票了,也提醒您及時安排好行程。

“五一”假期,溫度適宜、風景宜人,全國多地的自然景觀正值最佳觀賞期,從漫山盛放的鮮花、色彩交織的農田再到晶瑩剔透的“玻璃海”,高顏值的風景也吸引了不少遊客計劃打卡。

另外,這個“五一”假期,類似哈爾濱、天水這類的旅遊熱門城市依然熱度不減,各地也大力發展文旅IP,有吃有喝有玩,花樣多多。另外,擁有“小機場”的三四線城市憑藉著“不擠不貴”和特色美食美景吸引更多遊客前往。

【責任編輯:劉峻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