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足金“不足”、證書不“真”——網購黃金市場亂象調查

2024-03-27 00:55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天津3月26日電(記者白佳麗、柳媛)“足金純黃金,假一賠十”“來薅羊毛,不計成本只為漲粉,不上車就虧了”……網路直播間裏,黃金銷售一派火熱。隨著國際金價攀升,買黃金、“攢金豆”等在消費者中形成熱潮。但記者近期調查發現,網購黃金存在不少貓膩。

圖為某平臺店舖主播展示其所售黃金産品的“鑒定證書”。

投訴增多,網購黃金“套路”多

中消協發佈的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表明,去年黃金珠寶首飾投訴量大幅增加。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以“黃金”為關鍵詞檢索,發現共有3萬餘條投訴資訊,其中不少是關於“網購黃金被騙”。記者調查發現,網購黃金存在多重亂象。

“999足金”,實則“摻鎢、摻銅”。天津的張女士告訴記者,1月中旬她通過某直播間購買了8顆1克重的“金豆”。“第一次‘攢金豆’,謹慎起見拿去送檢,結果發現並不是商家説的‘999足金’,裏面摻了鎢。”張女士説。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多名消費者表示,自己網購的“999足金”中被檢測出摻銅。

“一口價”黃金,計價模式“霧裏看花”,購買頁面難覓“重要資訊”。消費者李欣(化名)説,自己在某平臺店舖購買黃金吊墜,頁面沒有標注“一口價”黃金,也找不到克重資訊,買回家發現吊墜工藝普通且僅重0.7克,售價卻近900元,比購買時黃金價格翻了1倍多。李欣認為商家故意隱瞞克重等重要資訊,客服卻表示,的確沒有標明克重和“一口價”,但寫了3D硬金工藝就是證明。某網路電商平臺商家王祎(化名)告訴記者,不少店舖刻意不標“一口價”等字眼,甚至將“克重”改為“長、寬”等數據,就是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不知克重,看著不小,買回家卻發現是中空的。”

“大品牌”金飾,鋼印“消失”、二維碼錯誤。黃金首飾上的印記是列印或刻印的永久性標識,一般標注著廠家代號、貴金屬材料及其純度。湖南長沙的消費者徐陽(化名)投訴,自己網購某“知名品牌”金鎖,收到後就發現上面完全沒有品牌標識和足金字樣,商家卻回復:“金鎖這麼小,鋼印糊了很正常”。隨後,他掃描檢測證簽上的二維碼,卻屢屢顯示“運作時錯誤”。

記者通過檢索還發現,一些商家被投訴的原因集中在“混淆概念”等問題上。如將“真金”解釋為“真的金屬製品”,與消費者玩起了文字遊戲。

消費者在某電商平臺店舖中購買黃金時,發現購買頁面沒有標明“一口價”黃金和克重,圖為其與客服的對話截圖。

“辨別真假難,維權同樣難”

不少消費者反映,辨別網購黃金的真假,“難度系數”越來越高。用火烤是大多數消費者最傳統的驗真方式。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摻假黃金”很難通過此辦法辨別。一名電商客服坦言,有“黃金”拿火燒不變色,但實際上摻了銀。

還有一些網購黃金看似出貨單、質保單、吊牌齊全,甚至拿到的發票上都是購買當日的市場金價,但卻“貨不對板”“以次充好”。消費者楊女士表示,自己在去年底網購的金飾斷了之後中間露出銀白色,但拿到的“鑒定證書”上卻都寫著“999足金”。

辨別真假難,維權同樣難。張女士表示,發現網購黃金造假後,希望商家兌現“假一賠十”等承諾,即便給客服拿出相關證明,卻僅能實現退貨退款,向網路平臺投訴也是不了了之。多位消費者也反映,在電商平臺投訴後,平臺客服一直拒絕處理,甚至強制讓消費者選擇“退貨退款”。

王祎表示:“黃金行業的透明度低、專業門檻高。即便明知商家售假,維權卻往往耗時耗力。”

讓消費者購“真金”有保障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公佈,對消費者反映強烈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規範。專家認為,網購已成為黃金消費的重要途徑,黃金消費往往金額較大,應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讓消費者購“真金”有保障。

首先,線上線下同尺度監管。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法工委副秘書長胡鋼認為,可實施針對消費者反映較強烈的黃金製品消費專項執法行動,對違規違法犯罪經營者及其責任人進行追責。加強消費者保護組織、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工作,快速高效所有解決涉及眾多消費者權益的消費糾紛。

其次,健全網購珠寶品質檢測機制。專家建議,推動建立健全珠寶首飾的品質監測、檢驗檢測、鑒定評估、追溯管理等制度,規範珠寶首飾的資訊披露和標簽標識,提高珠寶首飾的品質可信度和可追溯性。

還有,提升消費者防騙、維權意識。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市場監管局曹利科長介紹,儘量在信譽好的平臺選擇證照齊全、有品牌知名度、信譽良好的商鋪進行購買,必要時可向平臺經營者核實店舖身份。購買時,務必與商家確認相關退換貨規則,確保商品附帶的發票、吊牌、出貨單等資訊一致,並妥善保存。

“如出現消費糾紛,與商家溝通未果,必要時可向消費者協會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遇到違法犯罪行為應及時向公安部門報警。”曹利提示。

【責任編輯:劉維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