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過非遺保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巴莫曲布嫫今年提交的建議是關於在雲南省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重大試點項目的。“這是我去年在兩會期間參加雲南團分組討論時提出的一項口頭建議,希望今年能將其轉化為書面建議。”為此,她前往雲南昆明和昭通開展前期工作,與民俗學者、民間文學工作者,尤其是非遺保護工作者和傳承人進行了多次面對面交流和討論。
巴莫曲布嫫在雲南進行實地調研
巴莫曲布嫫説:“雲南堪稱文化遺産寶地,有很多傳統實踐在這裡紮根成長、生生不息。比如,去年中國成功申遺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是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産。不光是文化景觀,這裡也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系統,還承載著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等非遺項目。雲南是中國文化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大省,有包括漢族在內的26個世居民族,還有16個跨境民族,充分印證了文化多樣性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去年兩會期間,巴莫曲布嫫就提交了4項建議,其中3項直接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相關,特別是“關於加快落實‘研究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的建議”已被納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的二類計劃。近期,國家非遺主管部門成立了修法專班,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也開展了第一次執法檢查。這表明人大代表的建議得到了高度重視,讓巴莫曲布嫫感到極大的鼓舞。今年的實地調研,讓她更加確定這條路需要繼續走下去。
就在距全國兩會開幕不到一週,巴莫曲布嫫還在為完善今年的建議四處奔走。圍繞大數據時代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高品質發展,多個學科領域的專家濟濟一堂,熱烈討論持續了近五個小時。
巴莫曲布嫫與多個學科領域專家討論完善建議
巴莫曲布嫫説:“要深入基層開展田野研究,接觸基層民眾和文化現實,通過參與觀察得出分析性結果;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專家一起研究,每個人帶來自己的工作經驗、視野和創意。兩種方式都是人大代表提出建議應經歷的步驟。政策研究與學科本身的研究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這也是我擔任人大代表一年來的深刻體會。”
今年是中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20週年。巴莫曲布嫫表示,她所提出的建議將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七大優先行動領域進行對接,即糧食安全、優質教育、性別平等、醫療保健、包容性經濟發展、環境的可持續性(包括氣候變化)以及和平與社會凝聚力。這些都與當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密切相關。
巴莫曲布嫫説:“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發展理念與中國深度參與的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一方面,我們要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全面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另一方面,要通過非遺保護的中國實踐和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都與非遺保護關係密切,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民心相通的最佳對話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