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代表委員與中華文化瑰寶的故事|于集華代表:要保護好老窯址 更好保護好新陶工

2024-03-05 17:08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南昌3月5日電(記者賴星)“很少有哪座城市像景德鎮一樣,依靠單一手工業支撐起千年的奇跡。千年‘瓷都’生生不息的窯火,創造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留下了值得永恒守護的陶瓷文化。”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發展中心主任于集華説。

于集華是景德鎮百年老字號“泥寶齋”的第三代傳人,8歲時跟隨家中前輩們學藝,從事陶瓷行業已50餘年,對陶瓷文化保護格外關注。他告訴記者,有老陶工對他説,不希望自家孩子再學這門手藝,因為不僅臟和累,收入也不高。這令他憂心不已,作為人大代表,他一直聚焦陶瓷文化保護與傳承領域,並提出建議。

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發展中心主任于集華(左)向參會代表講述景德鎮陶瓷文化。新華社記者 賴星 攝

四年前,于集華提出設立景德鎮智慧財産權法庭的建議後,景德鎮市陶瓷智慧財産權法庭在次年便掛牌成立,成為維護景德鎮“千年瓷都”金字招牌的有力支撐。

“在景德鎮,不僅古瓷價值珍貴,就連老窯磚也是一段歷史。”于集華説,景德鎮保留了大量由古老窯磚砌築而成的老建築、老街區,這些在歷史長河中經成千上萬次窯火淬煉的窯磚,被顏色釉浸染過後呈現出深淺不一的七彩色調,造就了“瓷都”獨特的城市景觀和地域特色。

近年來,景德鎮以禦窯廠遺址為中心劃定保護區,散佈全城的150多處老窯址、108條老街區等文化遺存被政府列為“一號工程”,進行搶救式保護修繕。

  景德鎮禦窯博物館外景圖。新華社發

景德鎮瓷器歷經72道工序,每道工序背後是一代代普通工匠的堅守,他們猶如一顆顆火種,讓這座城市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我們在保護好老窯址、老里弄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從事陶瓷産業的一線人員。”多年來,于集華一直在呼籲有關部門對老藝人的技藝和歷史進行搶救性保護,並通過資源、政策的傾斜,進一步激勵陶瓷行業保障、提高一線産業工人的待遇,讓更多人投身於傳統瓷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今年,《景德鎮陶瓷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2021-2035年)》出臺,提出“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不僅要做好以傳統手工制瓷為核心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還要做好與陶瓷業相關的傳統美術、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民俗以及傳統技藝的挖掘保護。

“隨著景德鎮陶瓷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工作邁出嶄新一步,‘瓷都’的吸引力將不斷增強,可望成為人們嚮往的‘詩和遠方’。”于集華説。

【責任編輯:吳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