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熱點問答|“北溪”管道爆炸背後謎團為何難破

2024-02-29 11:07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2月28日電 熱點問答|“北溪”管道爆炸背後謎團為何難破

新華社記者

瑞典、丹麥本月相繼宣佈結束“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調查,迄今未公開指認任何嫌疑方,爆炸原因愈發令人生疑。

“北溪”天然氣管道從俄羅斯向歐洲輸氣。爆炸發生在俄烏衝突升級、歐洲試圖減小對俄能源依賴之時。事發後,丹麥、瑞典和德國分別啟動調查,但均拒絕俄羅斯參與。如今,丹麥、瑞典為何接連撂挑子不查了?調查持續一年多,查出了什麼?究竟誰炸的“北溪”,謎團為何難破?

查出了什麼

“北溪”天然氣管道為俄羅斯與德國、荷蘭和法國公司合作項目,其中俄方持股佔多數。“北溪-1”于2012年開通,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直通德國,向歐洲輸氣。“北溪-2”與“北溪-1”大致平行,2021年完工後,因美國方面阻撓而遲遲無法投入運營。

2022年9月底,“北溪”管道發生爆炸,4條管線中的3條發生泄漏,共有4處泄漏點,位於瑞典和丹麥附近海域。

爆炸發生後,丹麥、瑞典和德國分別啟動調查,但拒絕俄羅斯參與,調查進展緩慢。如今,三個國家竟然有兩個不查了,“吐出”的調查結論“幹貨”寥寥。

丹麥26日宣佈結束調查。按照警方説法,調查工作“既複雜又全面”,爆炸係“蓄意破壞”,但“證據不足以在丹麥提起刑事訴訟”,無法進一步置評。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認為,丹麥的決定“近乎荒謬”,“一方面,他們承認管道爆炸係蓄意破壞,但另一方面他們卻不再繼續調查”。 

瑞典檢方本月初以“瑞典無管轄權”為由宣佈結束調查,稱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確認瑞典公民是否以某種方式參與爆炸事件。去年4月,瑞典檢方指出,製造爆炸的最有可能是“一個由國家發起的團夥”。

瑞典檢方已將可用作證據的材料移交德國。

誰有嫌疑

俄羅斯方面説,瑞典方面結束調查是害怕揭開事實真相,而丹麥是擔心會查到“最密切的盟友”身上。

關於爆炸事件幕後黑手有過多種説法。

西方在事發後指責俄羅斯通過破壞管道威脅歐洲。但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俄方如果要切斷天然氣供應,只需關閉閥門,無需炸毀自己投錢建設的管道。西方的説法不合情理,逐漸失去市場。

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去年2月爆料是美國聯合挪威對“北溪”管道實施爆破,還披露不少細節。赫什説,美方破壞管道是為了防止德國使用這條“能源動脈”,以確保歐洲國家在俄烏衝突中跟著北約走。美國既有能力又有動機實施破壞,這一説法獲得不少輿論認同。

不久後,美國《紐約時報》和德國《明鏡》週刊等媒體拋出第三種説法,稱爆炸事件可能由一個烏克蘭團體製造,且烏政府不一定知曉。俄方隨即指責這一説法是要包庇真兇。

目前,俄、美、烏三國均否認破壞“北溪”管道。

對展開調查的歐洲國家而言,調查似乎成了一塊燙手山芋。如果咬定俄羅斯是幕後黑手,很難讓國際社會信服,如果把矛頭指向美國或歐美大力支援的烏克蘭,又將陷入尷尬。結束調查或許是最“合適”的結果。

謎團為何難破

美國知名新聞主播卡爾森本月早些時候專訪俄羅斯總統普京。卡爾森問普京:“誰爆破了‘北溪’天然氣管道?”普京笑答:“當然是你們。”

普京説,全世界都清楚“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發生了什麼,連美國一些分析人士都直接這麼説。在他看來,要查明“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必須找出既有動機、也有能力這麼做的人。

普京還説,“北溪-2”雖然受損,其中一條管線依然完好,可以向歐洲輸送天然氣,俄方已經準備就緒,德國卻未同意開通。按照普京説法,“現今德國領導人不從本國利益出發,而是遵循西方集體利益”,令他感到驚訝。

德國檢方發言人伊內斯·彼得松27日告訴俄羅斯新聞社:“只能告訴你們,我們的調查仍在繼續。”

皇家丹麥國防學院研究員肯內特·厄倫施萊格·布爾説,瑞典稱調查因“無管轄權”而無法盤問相關人員最終作罷,丹麥意思一樣,“只是措辭略有不同”。他認為,德國也得不出其他結論,“可能就是多掀開一點點蓋子,不會太多”。(參與記者:付一鳴、和苗、劉江、胡若愚、郭倩)

【責任編輯:吳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