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坐著地鐵趕一場鄉村大集的Countrywalk
煙火氤氳三百載,名氣蜚聲海內外的泊裏大集地處青島西海岸新區西南部,黃海之濱、瑯琊灣畔,距離市中心足有80公里之遙,這段距離還包括行經海底隧道橫穿膠州灣,它同時也是一個少見的可以坐地鐵抵達的鄉村大集。
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的泊裏大集自從在社交媒體上“出圈”後持續火爆,近兩年更成為了國內外年輕人最愛的“頂流”大集。它靠什麼俘獲年輕人的心,背後的流量密碼又是什麼?
農曆臘月二十九,《中國報道》記者乘坐地鐵探訪了龍年春節前的最後一個泊裏大集。
網紅大集的“美食擔當”
△地鐵到達泊裏站一齣站,遠遠俯瞰,泊裏大集上已經是人頭攢動、煙火繚繞。
上午九點,記者從青島市區乘坐2號地鐵轉1號跨海地鐵再轉乘開往泊裏的地鐵13號線,此時13號線已經變成了趕集專線,滿滿噹噹都是大老遠去趕年集的市民與遊客,其中年輕人佔了大部分,擁擠的地鐵上,大家在熱切地討論著、期盼著。
有史料記載的泊裏大集歷史就有300多年,是膠東地區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傳統集市之一,也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每逢四逢九開集(農曆初四初九、十四十九、廿四廿九)的泊裏大集,佔地160多畝,攤位3000+,如今,當日客流量最多可達10萬人次以上。
地鐵到達泊裏站一齣站,遠遠俯瞰,泊裏大集上已經是人頭攢動、煙火繚繞。喜慶的音樂、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應有盡有的貨品,年味一下子撲面而來。
△泊裏大集最出名的就是羊湯,當地叫馇鍋子,是大集當之無愧的“美食擔當”。
時值年關的泊裏大集,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對於很多城市人來説,集市上可以見到很多城裏見不到的稀罕玩意兒,最重要的是邊逛邊吃、大過嘴癮。
泊裏大集美食最出名的是羊湯,當地叫馇鍋子,是大集當之無愧的“美食擔當”。
一口盛滿白色羊湯的大鍋支在集市上,現煮好的羊肉、羊肺、羊肚撈出來在案板上碼的整整齊齊,現切現吃,吃前還可以用鍋裏的熱湯燙一遍肉和餅,湯裏肉永遠比餅多,湯可以免費續,餅也是免費吃,大集上喝羊湯就是舒坦和管夠,吃飽了才有力氣趕集!
除了羊湯,泊裏大集上的老牌“網紅”——海鮮燴餅極具當地特色。海鮮燴餅攤位上提供五花肉、蛤蜊和餅等基礎材料,自己還可以在大集上任意挑選自己喜歡的海鮮進行現場加工,最後,滿滿噹噹一大鍋海鮮燴餅出爐。
△泊裏大集上的老牌“網紅”——海鮮燴餅更是極具當地特色。
撐起泊裏大集半邊天的羊湯和海鮮燴餅,老闆其實是兩姐妹。
據了解,從她們父親那一輩就開始在這裡擺攤,姐姐賣羊湯羊雜,妹妹做海鮮燴餅,十幾年經久不衰。
泊裏地處黃海之濱,北靠藏馬山,依山傍海,物産豐富,特別是海鮮,黃海分為南北兩片區域,泊裏所在的膠東半島所處的黃海北部海域水溫低,海底地形起伏曲折,洋流複雜多變,對蝦、牡蠣、螃蟹、海螺、章魚等都品質上佳。“北上廣吃生蠔都是高級餐廳一隻一隻吃,我們叫生蠔是海蠣子,在家裏吃都是一桶一桶吃。”一位老家就在泊裏的大學生陳堯對記者説。
年前最後一個鄉村大“秀”
△泊裏大集上的福字、春聯、中國結、燈籠等應有盡有。
不是Shoppingmall逛不起,而是大集太有煙火氣!
記者看到,泊裏大集上幾乎每個食攤前都人頭攢動,蒸騰的熱氣和撲鼻的香味都令人垂涎欲滴,這大概就是對人間煙火的最好消解。
海鮮燴餅、馇鍋子之外,泊裏燒肉、泊裏燒雞、大竹蟶、西施舌、沐官島蝦醬等特色美食久負盛名,各路美食也在泊裏大集集齊了。現包現做的高密爐包也非常受人歡迎,已經成為網紅的“搟皮兄妹”熟練地搟皮,一旁的大人飛快地包爐包,在眾人的圍觀中,平底鍋中發出滋滋的響聲,熱騰騰的爐包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地道的廣西人做的廣西牛腩粉,河南小夥兒賣的爆打檸檬茶,民間藝人胡懷偉製作的糖人……年糕、冰糖葫蘆、油炸糕、大麻花、沃柑、砂糖橘等南來北往的各地美食水果通通安排;鍋碗瓢盆、鞋帽衣包、五金小家電等任何生活所需品一應俱全;紅紅火火的福字、春聯、中國結、燈籠等應有盡有;蔬菜、水果、肉類無一不備。
年前趕大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購置一家人至少吃上7天左右的食材,留到年夜飯大展身手以及春節期間招待客人,真是個體力活兒。吃個早午餐,再選購年貨,物美價廉、量大實惠,蔬菜水果論筐論堆賣,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線下購物慾望。
記者看到,大集上也有不少洋面孔,他們大多是在中國各大城市唸書的外國留學生,利用寒假來體驗獨特的中華文化。幾名前夜剛從北京回到家鄉的女大學生戴上虎頭帽,穿上土土美美的花衣裳和家人一大早就趕到了泊裏大集。對他們來説,趕年集更是找尋一種懷舊、一種年節的儀式感。
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馇鍋子”,聽地地道道的山東“茂腔”,買一令純手工的非遺泊裏紅席……夕陽西下,趕大集的人們心滿意足地抹著油光光的嘴唇,摸著圓墩墩的肚皮,篼裏裝著滿滿的年貨,心滿意足,優哉遊哉踏上歸途,年前的最後一鄉村大“秀”才算告一段落。
泊裏大集何以長紅?
△有不少人從周邊縣市區驅車一二百公里來大集打卡,很多人乘坐兩三個小時的地鐵,就是為了吃上一碗大集上的馇鍋子、海鮮燴餅。
記者了解到,從早先沿路而市到如今設置了160畝的大集專屬區域,先後三次遷址極大拓寬了泊裏大集的發展空間,當地政府建起一項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與此同時,也進行了有效的規劃管理,在保證大集傳統味道不變的同時規範大集交易管理,讓趕集者有所保障,更是投資改善大集的硬體。現在的泊裏大集有近20種品類,年交易額達8億元。
地鐵一響,黃金萬兩,自從地鐵13號線開通後,“趕大集”儼然成為一種都市人放鬆身心、體驗新奇的潮流。
隨著社交達人與視頻創作者在微網志、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的分發擴散,加上政府在宣傳方面的“推波助瀾”,泊裏大集在社交媒體平臺的話題點擊量達到數千萬,吸引著越來越大範圍、越來越多的人慕名前來,體驗趕大集這項古典Countrywalk帶來的獨有的經濟價值與情緒價值。
據了解,有不少人從周邊縣市區驅車一二百公里來大集打卡,很多人乘坐兩三個小時的地鐵就是為了吃上一碗大集上的馇鍋子、海鮮燴餅,甚至有在50公里開外的東方影都拍攝影視劇的不少明星藝人都慕名前來品嘗,並主動在社交網路上進行流量加持,使得泊裏大整合為社交媒體上的“頂流”大集之一。
青島市民俗學會會長田清來對記者表示,每5天一次的鄉村大集,滿足了人們最基本的生産生活需要。是鄉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即使在大型商超密布,網路商業發達的當下,大集為啥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網際網路日益便捷的同時,也讓我們對周邊生活和人情失去了感知。大集和冷冰冰的網路購物不同,是一種極具魅力的社交方式,是充滿“人間煙火氣”無所不包的萬花筒。人們有機會在大集上慢慢感受生活與人情的細節和溫度。泊裏大集集市上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琳瑯滿目的商品和絡繹不絕的人群穿梭于集市間和攤主討價還價,熟悉的鄰里鄉親與鄉土風情交織在一起,便是都市人曾經最熟悉的生活的味道。
泊裏大集是一個記得住鄉愁的地方,有人在這裡觸摸生活,有人在這裡找尋童年,有人在這裡懷念家鄉,大集的價值,永不過時,生生不息。
(中國報道/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