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大機遇 大文章丨大灣區五載科創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雛形漸顯

2024-02-20 12:50

來源:中新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新網廣州2月19日電 (記者 王堅)無人駕駛的汽車在道路上穿梭、時速160千米的地鐵在隧道中飛馳、全自動化生産的無人工廠高速運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自2019年發佈實施以來,5年裏,《規劃》中提出建設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雛形漸顯,科技力量在大灣區茁壯成長。

資料圖:位於廣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供圖

回首五年光陰,粵港澳大灣區以“製造基底+創新基因”為核心競爭力,憑藉粵港澳協同創新的獨特優勢,在全球科技競爭浪潮中嶄露頭角。

五年間,粵港澳共建科研基因越來越強,聯合實驗室的數量持續增長,聯合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介紹,2023年度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立項數量達18家,包括粵港澳離散製造智慧化聯合實驗室、粵港澳環境污染過程與控制聯合實驗室等。

五年答卷中,在製造業基底下的“成果轉化效率”同樣振奮人心。對比過去,大灣區創新生態越發宜人,産業生態更加多元。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超過6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多所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學、9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5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四年位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博鰲亞洲論壇創新報告2023》更是從發明專利、PCT專利、同族專利、專利被引頻次四大維度分析比對世界其他幾大灣區後得出結論:粵港澳大灣區在專利綜合能力上位列榜首。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透露,廣東現正與香港創新科技署、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組織實施科技創新聯合資助計劃,支援粵港澳三地創新主體共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技術研發及成果産業化合作,打造科技成果智慧財産權合作高地,並積極構建粵港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聯合體。

資料圖:大灣區企業設計的飛行汽車。王堅 攝

五年來,廣東還著力建設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在科技創新、産業集聚等方面形成示範,以助力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南沙應繼續在原始創新能力建設、粵港澳合作以及産學研轉發等方面重點發力。”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國偉表示,該司這些年在南沙發展迅速,對於南沙未來的科創發展,他有信心。

肖國偉認為,未來,隨著南沙科學城的建設加快,中國科學院系統、大科學裝置、高端科研平臺等對南沙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將越來越明顯,這將助南沙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地中的“龍頭”和“中心樞紐”。

與肖國偉一樣,深植大灣區這片科創沃土,眾多科研工作者對大灣區未來的科創發展滿懷信心。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表示,對於時下頗受關注的低空經濟,大灣區重要一極的廣州正進行前瞻性和長遠性的佈局,著手構建行業生態和産業佈局,打造低空經濟“樣板城市”,並將低空經濟産業打造成為廣州未來新的經濟增長極。“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有信心、有決心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助推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大灣區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他説。(完)

【責任編輯:李平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