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礦石是黃金提煉的原材料,而黃金不僅是首飾業、電子業、現代通訊、航太航空業等部門的重要材料,同時也是國家戰略儲備必不可少的財力儲備之一。但是金礦石深埋在地下,想要找到它不僅需要高端的設備,背後還有地質工作者的辛勞付出。根據最新數據,膠東地區作為世界第三大金礦區擁有金礦資源3500余噸。春節期間,閃電新聞記者來到位於海陽市的南申家村,經過前期勘探,這裡的丘陵區域富含金礦,目前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産勘查院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礦石的深度取樣。
“哎,不行,上不去,剎車剎車,剎住!”眼前濕漉泥濘的山路,或許是越野車發燒友追捧的“魔鬼賽道”。但對於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産勘查院的地質員而言,這條路他們已經走了不下百次,每個彎道都能熟記於心。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産勘查院地質技術員宋奉璽是2021年新來的員工,面對如此考驗車技的路況,他主打一個“刷臉”,“基本上每天要去編錄一次,每天都得走這條路。這樣的路況之前很少開,現在慢慢習慣,基本上就可以上去了。”
坐著輪胎不斷打滑的越野車,經過幾次泥地坡起,記者跟隨地質人員終於來到探礦的施工現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平鋪在地上的木盒,數量很多,裏面裝著各類圓柱形礦石樣本,仔細觀察後發現,部分石塊中竟然還閃爍著淡淡金色。當記者問起這些亮閃閃的金色是不是傳説中的“金礦”時,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産勘查院項目經理李大兜表示,這些石塊需要地質人員仔細辨認,才能最終給礦石定性,確認石塊裏是否富含金礦。
在外行人眼裏,這些礦石樣本外表看起來都一樣,但在項目經理李大兜的眼裏,這些礦石的種類和紋理裏卻隱藏著關於金礦的位置密碼。“你看這塊,從裂隙中就能看出有黃鐵礦。像這種亮亮閃閃的,有可能賦存金的礦物,都是有裂隙,這就説明含礦。我們後期會通過取樣送到化驗室進行化驗。”
山東膠東地區黃金儲量豐富,隨著淺部開發空間逐步減少,金礦企業逐步將目光轉向深部資源。“企業要想長治久安、高品質發展,資源是生命線。在金礦資源深部開採上,我們將和一大隊充分合作,利用他們探礦優勢、資源優勢,爭取把深部的金礦給找出來。”山東煙臺鑫泰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魏興亮説。
相比淺部金礦勘查,深部資源大多在地平線以下700米位置,遇到高山丘陵地區,深度甚至在1000米以下,想要在大深度地方獲取礦石樣本,勘查小組必須時刻應對找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地質界有句行話:入地比上天難。對此,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産勘查院102機機長謝建東這麼解釋道:“‘上天’主要是靠高科技開展工作,它能見度高。而‘入地’則需要鑽探很複雜的地層。在鑽探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坍塌、漏水、石塊掉落等問題。越打越深,越來越困難,一些地層你想不到,也看不到。”
還有句話是“方法總比困難多”。在李大兜團隊中,不僅有00後新入職的技術員,還有已經退休返聘的老地質專家。老中青的班組搭配,讓任何困難變得迎刃而解。“年輕人的思路比較開闊,根據施工的情況,集中各方面的思路進行找礦勘探,共同探討如何在深部找礦做出一定的成績。”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産勘查院返聘地質勘查專家肖武説。
採訪期間,我們發現李大兜走路的姿勢不太自然,到哪都帶著一個坐墊。經過詢問得知,原來在半月前,李大兜剛剛做了一場手術,但為了儘快交付地質樣本,他沒等手術痊癒就繼續投入工作。
在大夥齊心協力下,勘查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不僅按照設計深度取出礦石樣本,他們還將探索孔打到了1932米,為今後開發更大深度的金礦獲得了數據支援。克服突發情況、準時完成任務的背後,離不開李大兜團隊的辛苦付出。就拿李大兜來説,來單位已經整整21年了,卻長期在外地工作,每年出野外的時間8個月以上,家裏各種事兒幾乎指望不上李大兜。好在結婚前,他已經跟妻子打過“預防針”,但對於孩子,李大兜卻充滿了愧疚。“小孩這邊兒虧欠太多了!”但李大兜表示,他不後悔從事勘查工作,因為他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金礦“診脈人”。在這過程當中,他自身也如一顆礦石般,在冶金爐中得到試煉。“你看這個礦山,金礦石處理量從日生産150噸一下增長到1200噸,這是一個很有成就的事。就是想把工作再做得好一點,在這裡能留下自己的足跡、自己的成績。”
閃電新聞記者 吳麗蘭 錢煒 報道
來源:閃電新聞編輯:吳麗蘭責編:張衍峰審校:梁義主編:郭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