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東西問·中法建交60週年丨沈大力、董純伉儷:中法文化交流的“擺渡人”

2024-01-26 15:40

來源:中新社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歷史上,中國與法國創造了璀璨的文明成果,如兩盞明燈相互照亮,並通過交往交流架起東西方文明溝通之橋。1964年1月27日,兩國正式建交。六十年一甲子,站在新起點,作為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兩大力量,中法關係的持續健康發展,將為中歐乃至全球文明交流互鑒續立典範。

值此中法建交60週年之際,中新社“東西問”專欄特推出系列策劃,敬請垂注。

  中新社巴黎1月25日電 題:沈大力、董純伉儷:中法文化交流的“擺渡人”

中新社記者 李洋

中法建交60週年之際,為推動中法文化交流數十年如一日的知名學者沈大力、董純夫婦又忙碌了起來。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在巴黎對這對年逾耄耋的伉儷進行了專訪。

沈大力和董純都是作家、翻譯家,著作等身。沈大力用中法雙語寫作,出版的“時代三部曲”——《懸崖百合》《夜空流星》《夢湖戀》曾在法國社會引發很大反響。他的夫人董純也用中法雙語翻譯,兩人合作出版《詩與畫的美學》13卷;她還在法國國際電視臺擔任特約評論員長達15年。沈老夫婦的書房堆滿了兩人的著作和手稿。他們都曾榮獲法蘭西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法國前駐華大使白林(Sylvie Bermann)表示,“董純和沈大力均為法國作品的資深中文譯者,法中兩國文化不知疲倦的傳遞者”。

中法文化交流“擺渡人”這個頭銜“基本能夠概括我和董純這些年所做的事情”,沈大力告訴記者。他説,在法國文化部和法國戲劇領域相關人士配合下,他倆一起翻譯的《櫻桃時節》《蒙塞拉》《浴血美人》和雨果的《笑面人》《千元賞金》等多部法國戲劇作品,都在中國公演,反響熱烈。

沈大力對記者説,2002年,時任法國駐華大使毛磊(Pierre Morel)請他出面組織在北京的雨果誕辰200週年紀念大會,他聯繫了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北京大學等單位並在大會上作了介紹雨果的報告。當時紀念雨果的規模“可以説中國超過了法國”。

他説,同年,應法國文化部特別邀請,他和董純赴法參加雨果誕辰200週年紀念活動。法國的紀念活動是在雨果的出生地、法國東部城市貝桑松舉行的。在法國官方組織的巴黎前往貝桑松的火車專列上,法國時任文化部長塔斯卡與他和董純會面。塔斯卡後來還給沈老夫婦寫信,感謝他們為法中文化交流所作的貢獻。沈老夫婦現在還保留著這封信。

沈大力向記者介紹了他今年最新出版的新書《滄浪泉影》,這本書恰好在中法建交60週年前夕出版,全書共分七個部分,匯集了沈老最近幾年來撰寫的各類文章,其中多篇文章向讀者介紹了法國風土人情的流變。該書封面是清澈的山泉,在樹林掩映下格外顯眼。

董純將多部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法文介紹給法國讀者,特別是應法國著名漢學家艾田蒲(René Etiemble)之請,于20世紀80年代翻譯了蘇曼殊小説集《天涯紅淚》,1989年由伽利瑪出版社出版,並由艾田蒲作序。沈大力介紹,伽利瑪出版社至今仍在售賣這部書,可見法國讀者長期以來對董純譯文的認可,和對中國文學的喜愛。

記者看到了他們在中法建交50週年之際出版的兩本書。沈大力的著作是《法蘭西風雲錄》,董純的著作是《巴黎鏡花緣》,兩本書都收入紀念中法建交50週年“巴黎文叢”。《法蘭西風雲錄》敘述了法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猶如看到一個包羅萬象的人間世。《巴黎鏡花緣》主要聚焦巴黎風物,是色彩繽紛的萬花筒。

董純對記者説,幾十年從事文化交流工作,讓她和沈大力結識了很多法國朋友,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外交官、作家、出版商、藝術家等,大家都希望能夠增進不同文化間的理解,他們也希望以此促進民心相通,促進兩國民間交往。今年1月23日,她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作了旨在紀念中法建交60週年的專場報告,主題是“貝爾蒙多父子的中國情結”,回憶她和沈大力與貝爾蒙多父子的個人情誼。

董純説,貝爾蒙多父子與中國的交往是一個“楔子”,雖然不是“宏大敘事”,但生動説明瞭兩國民間友誼的深厚,可以看出中法民間友好的民心所向。如果中法有很好的民間友好的基礎,兩國關係也勢必會更加穩固。貝爾蒙多父子都因藝術與中國結緣,保爾·貝爾蒙多是法國雕塑大師,曾雕刻周恩來總理塑像,這段歷史是沈大力親歷的;保爾·貝爾蒙多的兒子讓-保爾·貝爾蒙多是法國著名演員,參演多部電影,被很多中國觀眾熟識,並通過中國紀錄片攝製組回顧了他父親與中國的交往,這段歷史是董純親歷的。

據董純回憶,在巴黎豎立周恩來總理塑像最早是由英籍華裔作家韓素音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她通過時任巴黎市長希拉克推動促成此事。法方把製作雕像工作交予保爾·貝爾蒙多完成。沈大力與保爾·貝爾蒙多關係很好,因此得以了解周恩來總理塑像製作的諸多細節。董純説,周恩來總理塑像的製作有兩大挑戰:一是提供的照片是正面像;二是製作時間很短,僅有兩周。但保爾·貝爾蒙多還是克服了這些挑戰,完成塑像製作。1979年10月,周恩來紀念牌揭幕儀式在巴黎舉行,紀念牌上端鑲嵌了保爾·貝爾蒙多雕刻的周恩來總理塑像,塑像下面還刻有“周恩來”三個中文字,是鄧小平親筆寫的。保爾·貝爾蒙多晚年還向沈大力表達了想去中國山西大同觀看雲岡石窟的願望,但未成行便去世了。

董純説,1995年上海電視臺派攝製組到巴黎拍攝紀錄片《偉人的足跡》,她幫忙約請到讓-保爾·貝爾蒙多回顧他父親的“中國情結”。在攝製組拍攝過程中她擔任翻譯,與讓-保爾·貝爾蒙多近距離接觸,發現這位著名影星平易近人,就他父親雕刻周恩來塑像等事娓娓道來,“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董純覺得她與沈大力和貝爾蒙多父子的交往堪稱是中法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話。

沈大力與董純對記者説,中法建交的60年,也是我們跟著中法關係一步一步走來的60年。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當年都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他們是從兩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和全球未來格局考慮中法建交,中法兩個民族之間就此相遇相交。中法民間的友誼也很真誠、很深厚,這裡的重要紐帶便是兩國的文化。中國和法國都是文化大國,都有悠久的文化傳統,這就給中法民間友誼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他們期冀度過一甲子的中法關係能行穩致遠。(完)

受訪者簡介:

  沈大力與董純夫婦近照。受訪者供圖

沈大力,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作家、歷史學者、文學翻譯家,1938年生於陜西延安,1960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隨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法語語言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1990年出任中法比較文化研究會會長。1994年起陸續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法國東方語言學院講學,被法國高等教育與研究部評為一級三階教授兼東方語言學院中文系學術委員會委員。有大量學術著作、譯作及文學作品出版。沈大力曾致力於巴黎公社歷史研究,在國際範圍考證“巴黎公社墻”真偽,以確鑿證據糾正了國際共運史中的一大謬誤。

董純,1942年生,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長期從事中法文化交流寫作和文學翻譯,曾在巴黎創辦法文期刊《絲綢之路》並擔任主筆。她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和法國記者協會榮譽會員,曾應法國國際電視臺TV5Monde之邀,任《焦點論壇》節目時政評論員。曾獲魯迅文學獎“外國文學翻譯獎”。董純發表譯著數十部,包括《蘇曼殊小説集》等中譯法作品和龔古爾小説等法譯中作品。

【責任編輯:吳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