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中歐領導人會晤逢重要節點 “去風險”不應變成“去合作”

2023-12-07 14: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12月7日在北京舉行。此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將是自2019年以來首次回歸線下,又正逢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週年、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建立25週年的重要節點,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2月4日表示,雙方領導人將就中歐關係中的方向性、戰略性問題和共同關心的全球性議題深入交流,為中歐關係發展規劃藍圖、確定重點、注入動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2月5日聯合發佈《歐洲藍皮書:歐洲發展報告(2022-2023)》指出,2022年中歐關係止跌回穩,務實合作取得較大進展。中歐關係能否進一步穩中求進令人期待。

汽車關稅與經貿合作或是重點議題

“正確理解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11月16日在德國“歐洲外交關係協會”與“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一場論壇上表示,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是“世界上最複雜、最重要的關係之一”,“我們必須正確看待中國,必須認識到我們的關係中存在明顯的競爭因素,但這種競爭可以是建設性,而非對立的”。

歐洲媒體分析稱,馮德萊恩的講話或許透露了中歐領導人會晤的部分議題。馮德萊恩談到,她將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與中方領導人進行溝通,稱歐盟啟動這一調查,是為了保護歐盟自身經濟利益。

今年9月,歐盟委員會宣佈將對産自中國的純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馮德萊恩在向歐盟議會發表的年度講話中稱,電動汽車行業是綠色經濟的關鍵産業,對歐洲來説潛力巨大,但這個行業目前面臨著來自中國的強勁挑戰。歐盟委員會此前披露,中國在歐洲銷售的電動汽車份額已上升至8%,可能在2025年達到15%,並且價格通常比歐盟製造的同類車型低20%。

此外,經貿合作也將是雙方會晤的一個關鍵議題。馮德萊恩曾表示,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正變得越來越不平衡,歐盟的貿易逆差在過去10年裏增加了兩倍多。她稱,“現在迫切需要在透明、可預測和互惠的基礎上重新平衡我們的關係。”

中歐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已形成強大的經濟共生關係。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22年,中歐雙邊貿易額達8473億美元,同比增長2.4%。同年,歐洲對華投資121億美元,大幅增長70%;中國對歐投資111億美元,增長21%,新能源與汽車等領域均是雙方投資最大熱點。

近日,法國雅克·德洛爾研究所發佈報告認為,借助中國實現自身發展壯大是歐盟必然選擇,呼籲歐方在所謂“去風險”問題上牢守理性底線,奉行更加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加強能源、綠色、科技等各領域互利務實合作。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也表示,中歐是夥伴,不是對手。中歐合作是相互成就的正迴圈,不是你輸我贏的淘汰賽。中歐都是全球産供鏈的重要一環、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中方希望歐方傾聽理性聲音,抵制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雜音,同中方一道保持雙向開放而非築墻設壘,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而非保護主義,為雙方企業營造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商業環境,推動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為動蕩不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穩定性和確定性。

中歐或迎來合作新契機

對於即將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歐洲多國觀察家普遍認為,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歐雙方應當以此次領導人會晤為契機,增進互信,加強合作,共同應對諸多全球性挑戰。

中歐領導人會晤是中歐雙方最高級別的政治對話機制,始於1998年,每年輪流在歐洲和中國舉行,為深化中歐關係、推動對話合作發揮了重要戰略引領作用。今年,這一高層對話機制繼2020年和2022年兩次以視頻形式舉行後重新回歸線下,受到中歐雙方重視。

從去年年底以來,中歐高層密集互動,呈現良好勢頭,但同時,也出現一些雜音。今年4月,馮德萊恩跟隨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後對華立場有所轉變。她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講時雖承認歐盟與中國“脫鉤”既不可行、也不可取,但仍強調歐洲需降低對華依賴、降低對華關係中一些“重要且敏感領域的風險”。奧地利自由撰稿記者馬丁·索羅斯認為,在即將到來的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上,歐洲方面應向中方解釋“去風險”的確切含義。

事實上,在歐盟內部,比“去風險”聲量更高的是要求對話的呼聲。“必須繼續與中國開展對話。”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今年4月發文稱,歐中之間仍有多邊合作的空間,如氣候變化、幫助發展中國家等,“我們知道,全球問題的解決離不開中國的參與”。

在這之後,歐盟高官更加頻繁來訪中國:今年7月,歐委會執行副主席弗蘭斯·蒂默曼斯訪華並在北京參加第四次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9月,歐委會副主席堯羅娃訪華並在北京共同主持第二次中歐數字領域高層對話;同月,歐委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訪華並與中方共同主持第十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10月,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訪華與中方舉行第十二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

“近來,中國與歐洲國家關係進一步發展。”德國《法蘭克福彙報》近日在報道中關注到了中歐之間的另一積極進展。11月24日,中國政府宣佈從12月1日起對包括法國、德國在內的5個歐盟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簽15天的政策,受到歐方廣泛歡迎。

對於歐方一邊呼籲加強對話,另一邊又炒作“去風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2月4日回應説,“去風險”“降依賴”不應該變成“去合作”“降水準”。希望歐方全面客觀看待中國發展和內外政策,奉行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推進互利共贏的中歐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他説:“今年是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週年。20年的經驗表明,堅持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定位,中歐關係就能向前進、向上走、向未來。從抑制通貨膨脹到推動經濟復蘇,從實現綠色數字轉型到增強戰略自主,從維護多邊主義到應對全球性挑戰,中國都是歐盟可靠可信的合作夥伴。”

中歐關係走向受多重因素影響

儘管中歐雙方都在釋放加強對話交流的積極信號,但中歐關係往哪個方向發展仍受到多重因素影響。

“歐盟與中國的關係直接或間接地取決於美國的對華政策,而中方將盡一切可能削弱歐洲對華盛頓的依賴。”俄羅斯外交官弗拉基米爾·扎哈羅夫近日在接受歐洲媒體採訪時表示,歐盟在政治、軍事和外交領域受美國對華政策影響尤為明顯。波蘭《論壇報》前總編、波蘭前眾議員皮特·卡濟諾夫斯基表示,11月中美元首會晤後,雙方均表達了回歸理性競爭的意願,歐中關係也將從中美關係緩和中受益。

中歐關係也受到歐盟領導人之間權力競爭、歐洲議會選舉,以及巴以衝突、俄烏衝突等外部因素影響。俄羅斯學者波波夫在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時指出,歐盟內部競爭情況會促使歐盟官員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務實的關係。“馮德萊恩是一位強硬的政治家,比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激進得多,但她也清楚,自己遲早要為反華付出代價。”波波夫認為,歐洲議會明年的選舉也將影響馮德萊恩此次訪華的態度。“在明年歐洲議會選舉中,如果左翼勢力獲勝,馮德萊恩將失去對歐洲議會的控制權。”在此背景下,馮德萊恩將不得不軟化歐委會的對華政策。

此外,當前巴以衝突和俄烏局勢的發展令歐洲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和困難,這將促使歐盟嘗試給對華關係降溫。波波夫分析説:“他們(歐盟)會最大程度消除與中國的對抗點,以稍微改善自己嚴重受損的國際形象。”

中歐關係止跌回穩之後如何穩中求進?外交部部長王毅12月4日在北京集體會見歐盟及各成員國駐華使節時當場給出了3點建議:中歐選擇對話合作,陣營對抗就不會形成;中歐選擇和平穩定,新的冷戰就打不起來;中歐選擇開放共贏,全球發展繁榮就有了希望。

本報北京12月6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天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吳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