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俄烏衝突勝利的天平已難以向烏克蘭傾斜

2023-11-23 07:4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這場衝突陷入了僵局,它可能持續數年,將烏克蘭蠶食殆盡。”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11月初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專訪時坦言,在西方提供更先進的武器和技術援助之前,烏軍已無法突破俄軍的防線,“我們(烏軍)事實上已陷入困境”。

扎盧日內口中的“困境”可能包括三個方面:其一,西方提供的軍事裝備和彈藥儲備已無法讓烏軍在與俄軍的對抗中佔據優勢;其二,面對俄軍的戰場防線,烏軍必須持續發起反攻以博取西方的同情換取西方持續軍援,這將導致烏軍有生力量大幅減員;其三,烏克蘭軍方和當局就當前戰場形勢的判斷可能已出現明顯分歧。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的一番言論印證了外界的這一猜測。他稱烏克蘭一直都很困難,但戰爭遠沒有陷入僵局,烏克蘭人必須在戰爭中不怕犧牲,只有這樣烏克蘭才能按照1991年的邊境線收復失地。

事實上,烏軍當前的處境不容樂觀。自從今年6月發起反攻以來,烏軍在持續5個月的反攻中僅僅將防線向前推進了17公里,而代價是烏軍幾乎耗盡了當前的進攻潛力,被迫與俄軍轉入陣地戰。

那麼,在當前戰場陷入僵局的背景下,澤連斯基的“雄心勃勃”對比扎盧日內的冷靜務實,預示著俄烏衝突怎樣的前景?

北約前秘書長似乎已為烏克蘭想好了“出路”。根據德國電視新聞網11月12日報道,北約前秘書長拉斯穆森建議烏克蘭“部分入約”,即將烏克蘭南部和東北部被占領土除外,北約可以接納烏克蘭現有領土“入約”,“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北約與俄羅斯爆發衝突的風險”。

俄羅斯Tsargrad網站分析説,經過兩年的衝突,西方已經明白,徹底打敗俄羅斯的目標是難以實現的,“他們(西方)已經為烏克蘭失去部分領土做好了準備”。

美國《紐約時報》近日也對外披露,美國和歐盟官員已開始同烏克蘭政府商討如何與俄羅斯開啟談判以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衝突。報道稱,西方提供的武器已不足以令烏軍在戰場上取得突破,西方盟友繼續支援烏克蘭的意願在不斷減弱,“烏克蘭可能真的需要做好放棄些什麼的準備了。”

以放棄被占領土為條件換取和平,對於身為“戰時總統”的澤連斯基來講,其政治代價及後果顯然是無法承受的,但留給他的選項並不多,似乎只有繼續開足戰爭馬力,讓烏軍不計一切代價向俄軍發起反攻,以期為烏克蘭保留最後一分勝利的希望。

“澤連斯基的做法在西方人看來,可能意味著是時候另覓他人代表烏克蘭政府了”。曾擔任烏克蘭前總統庫奇馬顧問的奧列克·索斯金錶示,“目前烏克蘭的國家利益已與美國和北約的利益相行漸遠,西方對澤連斯基的忍耐度也在不斷下降。”

法國和義大利也對俄烏兩國間儘快開啟談判表現出明確期待。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表示,與俄羅斯進行一些“公平和良好談判”的時機已經到來;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則直言,“大家都很疲憊,我必須實話實説,我們需要找到一條出路。”

“以‘朝鮮半島模式’解決俄烏衝突可能是當前最為現實的出路”。烏克蘭前總統辦公廳主任梅德韋丘克認為,俄羅斯的安全和政治利益需要得到西方的尊重和保障,西方也需要儘快從烏克蘭的泥沼中抽身,“‘朝鮮半島模式’就給這樣的願景提供了明確的參考路徑。”

“為什麼不呢?”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科特金也持類似觀點,“這不是一個完美的方案,但在美俄博弈背景下,留給烏克蘭的選擇並不多。”

“朝鮮半島模式”能否成為現實,還有一個關鍵的變數,那就是俄羅斯的態度,即俄方能否滿足於當前有限的地緣政治利益而不會進一步拓展戰略和軍事目標。

俄羅斯國際同胞理事會副主席瓦基姆·科列斯尼琴科認為,“朝鮮半島模式”如同此前的《明斯克協議》,只會給烏克蘭提供又一次喘息的機會,“西方謀劃凍結俄烏衝突,這並不是為了翻開歷史新的一頁,而是在為基輔政權贏得喘息契機,從而進一步武裝他們,令他們再次投入與俄羅斯的戰爭中。”

“未來一年半或兩年,‘球’都在俄羅斯這邊,如果計劃發動進攻,這一窗口期要好好把握,越往後,越難突破。”俄羅斯軍事專家葉夫根尼·費德洛夫也認為,俄羅斯不能輕易接受“凍結”衝突的選項。他稱,過去一年,俄軍一直在進行積極防禦,人員和軍備損耗極低,而烏軍在失敗的反攻中早已精疲力竭,“我們(俄羅斯)的後備力量還在不斷充實,軍工企業還在為部隊配備更多作戰裝備。”

英國國防部在今年9月的一份報告中就指出,根據開源情報顯示,自今年4月以來,俄羅斯巡航導彈的消耗率就在不斷下降。與此同時,俄羅斯領導人還反覆強調要提高巡航導彈的生産規模,“俄方很有可能積累了大量巡航導彈庫存,並可能在今年冬季對烏克蘭的基礎設施發起大規模集中打擊。”

不論是烏克蘭部分加入北約還是俄烏以“朝鮮半島模式”凍結衝突,都反映了俄烏衝突發展的整體態勢,而衝突最終的走向可能還取決於烏克蘭軍人的戰鬥潛力還有多大、西方對澤連斯基的忍耐度還有多強、俄羅斯對自身地緣政治利益拓展的希冀還有多高以及俄美對戰後重塑歐洲安全架構的共識能有多少。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除了烏克蘭自己,已經沒有任何一方還會真正關心烏克蘭能否再次擁有1991年的邊境線,俄烏衝突勝利的天平已經難以再向烏克蘭傾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祺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劉峻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