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著名哲學家馬斯林談中國貢獻:中國正協調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
莫斯科大學功勳教授馬斯林是俄羅斯著名哲學家,研究方向為俄羅斯國家意識形態安全、俄羅斯理念和思想史等。他同時也是俄羅斯最早研究中國夢的學者,2014年以來發表過多篇相關論述文章,並將中國夢視為認知中國發展的理論抓手。近日,筆者與來華參加學術活動的馬斯林就中國對世界的貢獻等話題深入交流。在這位現年76歲的俄羅斯學者看來,中國提出和推動落實共建“一帶一路 ”倡議10年來,對發展不同文明間的對話與合作貢獻非常大,也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希望。以下為對話節選。
莫斯科大學功勳教授馬斯林
劉左元:蘇聯解體後,您最先提出國家意識形態向傳統文化和“俄羅斯理念”回歸的問題。您對世界局勢和秩序的未來走向有什麼看法?
馬斯林:我認為,世界局勢和秩序的未來發展將由民族國家主權的增強和全球化的程度所決定。能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將是某些形式的國家間的組織。這些國際和地區組織將建立在經濟、金融和文化合作的基礎上。例如金磚國家和上海合作組織仍將進一步擴大。
劉左元:我同意您的説法。正如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都是中國對世界的重要貢獻。作為哲學家,您怎麼看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對中國式現代化,您有什麼理解?
馬斯林: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具有重要的意義。毋庸置疑,它試圖協調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但一些西方國家,還有北約和美英澳組成的三國聯盟“奧庫斯”(AUKUS)就是不願意遵守和平與文明的倡議。這一點從北約對俄羅斯、美國對台灣問題的做法中就可以看出來。
今天中國所談論的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物質和精神相協調,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
劉左元:今年也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您怎麼看該倡議的推動落實?
馬斯林: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文明和各自的國家利益,當世界面臨各種困難時,中國提出和推動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發展不同文明間的對話與合作貢獻非常大,也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希望。
劉左元:中國讀者很關心現在俄羅斯年輕一代。他們如何看中國?
馬斯林:俄羅斯年輕一代對中國的態度可以説是非常感興趣。俄羅斯高校中的孔子學院的活動非常重要,影響了很多年輕人,他們開始更積極地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我的一些學生還到中國學習。現在大多數申請赴華簽證的都是年輕人,這無疑證明了他們對中國的興趣。
劉左元:俄羅斯年輕一代處於一種什麼狀態?
馬斯林:一方面,與還保留著對蘇聯歷史記憶的前幾代人相比,現在的俄羅斯年輕人通過網際網路、流行文化、海外旅行受西方影響更多。但另一方面,面對美國和北約打壓,他們的愛國主義情緒日益高漲。
劉左元:在您看來,蘇聯解體至今,俄羅斯在意識形態領域還面臨著哪些風險?
馬斯林:在俄羅斯,意識形態領域最大的風險似乎源於日益嚴重的社會分層、財産不平等、財富的不公平分配和一些人的持續貧困問題。有一大批我們稱為“權力經紀人”的人,他們在國外擁有財産,過著寄生的生活方式。此外,外籍勞工的無節制增長、非法移民帶來的犯罪現象以及一些族群之間的矛盾也給俄羅斯社會埋下隱患。我還想強調的是,現階段,“心理戰”為特徵的軍事對抗對俄民眾的影響要比“意識形態對抗”更強烈。
劉左元:最近幾年,有關美國是否又在挑起“新冷戰”的説法不斷。像您這樣經歷過冷戰的人認同這種説法嗎?
馬斯林:我認為,美國是否讓世界“滑向新冷戰”的問題已成為“過去時”,因為戰爭已經進入“熱階段”。烏克蘭危機證實了這一點。然而,美國想打敗俄羅斯這樣的世界大國是不可能的。不排除美國和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發生戰爭的可能性。然而,正在失去世界霸權的美國,無法在兩條戰線上發動戰爭。(作者是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左元)